【原创作者】|云仙子
“小孩小孩你别馋, 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已过,年味渐浓。虽然已人到中年,对过年的感觉已经寡淡,但关于儿时的年味,妈妈的味道,在我的记忆深处,挥之不去……
那个年代,过年对孩子们来说是一种期盼,是一种渴望。孩子们都盼望着过年能吃上妈妈做的好吃的,穿上新衣服和新鞋子。
年少时,总记得一家人中,妈妈是最辛苦的。爸爸是村书记,整天忙于村务。那时,我家姊妹多,记忆中,妈妈一年到头,起早贪黑,勤劳持家,要上工,挣工分,喂猪养鸡,做家务,家里一大摊子事,全落到了妈妈头上。
记得有一年过年前夕,妈妈起早贪黑地在给我和姐姐赶做新布鞋,让我俩轮流执掌煤油灯。都到后半夜了,我的双手都举疼了,困得眼睛睁不开,直打哈欠,我实在撑不住了,谎称自己肚子痛,妈妈便让我先睡了。
当我一觉醒来,看到妈妈仍在昏暗的灯光下,一直坚持缝制到天快亮时,才收工。连续几天都如此拼命忙活。好在赶在春节前,妈妈做完了所有的手中活儿。大年初一,我和姐姐妹妹如愿地穿上了妈妈亲手做的新布鞋,在小伙伴儿中骄傲地炫耀了一番呢。
妈妈厨艺好,能做一手漂亮的农家饭。到了腊月二十九,妈妈就开始炖肉、蒸馍、蒸包子、包饺子、贴对联。
妈妈提前一天发好面,怕天冷发不好,盖上笼布,醒在热被窝里。第二天,面发的噗通噗通的,指头一按,有马蜂窝,就算发好了。
这一整天,妈妈要忙着蒸够近乎半个月的蛋蛋馍,红点是必须要打上的。白白的馒头,火红色的小圆点,煞是好看。
蒸好的馍馍,放在蒲篮、簸萁里,或者盛放在长方形的大竹篮里,用铁钩吊在房梁上。
等过几天,馍冷了,摸一个,咬一口,直掉碎渣渣,好吃极了。那是我的最爱,至今回味,仍感觉胜过如今的面包之类的吃食。
妈妈排长队买肥肉,回家炼油炒菜。记忆中,一年四季,只有过年才能吃上肉。平时想,都是奢望。鸡蛋、蔬菜都很稀缺,更别提鸡鸭鱼肉了。只有过年,妈妈才允许我们敞开肚皮,饱餐一顿。
大年三十,妈妈用大铁锅炖肉。我守在灶台前,美其名曰是帮妈妈烧锅添柴,其实是踅摸着想多吃点肉。
煎、炸、烹、炒,听着锅里滋滋啦啦冒着热气,炖肉的香味扑鼻而来,馋得我直流口水,香气便弥漫在农家小院……
肉烧熟了,妈妈喊我乳名:‘’小----,快来,妈给我娃弄点好吃的。‘’
妈妈用雕刻着淡蓝色花纹的白瓷碗,给我盛一小碗肉和骨头,让我坐在我家大门外的小石门墩上尽情地享受一番。我像个小公主一样,骄傲地吃着,啃着肉骨头,小口啜吸地喝着肉汤,仿佛那就是人间美味。
我知道,这是妈妈为了奖励我在家里听话,懂事,乖巧,爱干活儿,劳动好。
我眼巴巴地盼着,香喷喷肉包子蒸熟了。母亲掀开锅盖,我急不可耐伸手去抓,狼吞虎咽,等不得凉一下,一口气连吃了6个肉包子。母亲爱怜地‘’训斥‘’着我,‘’小心烫着,锅里还有-----‘’
至今忆起,暖意萦怀,香气仍留存在我的唇齿间。
随着社会进步,时代的变迁,生活时尚模式的多元化,40年改革开放为中国发展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不愁吃,不愁穿,平时的吃穿和生活用度与过年已没有什么两样。因此,人们对过年的渴望和期待也逐渐减弱。
而如今,人们都觉得年味淡了,不浓了,也无可厚非。同时,也说明了这是国富民强,国人生活幸福美满的一个标志。
尽管妈妈离开我已两年多了,多少往事已经模糊。新春佳节的脚步也愈来愈近,但儿时的年味,妈妈的味道,童年的期盼和幸福美好时光,多少欢乐,多少爱,永远地珍藏在我的记忆深处,难以忘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