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笔记:(1)威廉·哥德法勃说:“教育孩子最重要的,要把孩子当成与自己平等的人,给他们以无限的关爱。”所谓的平等便是要求父母学会和孩子共情,与孩子同步,因为理解才是关爱的前提。尊重和接纳才是真正教育的开始。所以,父母最好的姿态,便是像孩子一样看世界,也像孩子一样努力向上生长。
(2)因材施教,不偏不废不绝对,才是父母教养孩子最好的方式。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存在,不同的性格却有着类似的过程,最后性格的走向取决于父母的做法,耐心很重要,教养孩子也是沉淀自己的过程,尝试与孩子共同成长。
(3)发脾气是本能,将脾气控制住却是本事。容易被别人的情绪带走,这是很常见的通病。因为此时你聚焦的是去回应对方的情绪,用尖锐的高音实行互撕,攻击,权力争斗,这种结果基本上都是两败俱伤。
今天听书《父母的语言》,让我想起与孩子们的一些小故事。~如何激发孩子的语言天分。女儿讲话时间比较迟,大概2岁才将生活中常见的词汇掌握。当是一旦学会掌握词汇后,激发了她讲话的欲望。我们广东人的体质是很容易上火的,特别是我,经常口腔溃疡。女儿很好奇,到底什么是口腔溃疡,我给她看,她还是不明白。有一次带她吃麦当劳后,她也上火,而且也长了口腔溃疡。她张开嘴巴给我看,又指指我嘴巴,我明白她要向我表达,她也得了口腔溃疡。如是,我对她说,这就叫上火,所以得了口腔溃疡,是不是很痛,很难受?女儿点点头,然后说:“妈妈,我懂了,吃麦当劳会上火,上火后嘴巴长火堆,这个火堆叫口腔溃疡!”我那时惊呆了,一个2岁不到的小屁孩,竟然如此形象如此生动去描述和表达自己的理解。通过这次以后,我就有意提供一些生活的场景,激发她语言的创新能力。有一次,她爸爸带回一个参观证,爸爸对她说,这个参观证,就是见到人时要握手的,还与她做了握手的示范。第二天,她想要找参观证玩,一下不知叫什么。于是跑来找我,我刚好在厨房。女儿说:“妈妈,妈妈,我要玩切切。”我当时蒙了,我不知什么是切切。然后我看下我自己,手上拿着一把菜刀在切菜!孩子将切菜的动作与握手上下摇晃的动作联系在一块了。多么奇妙的小东西!她的聪明完全出乎我们大人的智力范围。我将这二件小事仔细说给爸爸听,叫他随时留意自己的言行并随时解读孩子的行为,也就是共同成长。你看,火堆就是口腔溃疡,切切就是握手。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历程。
所以,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都是充满好奇和感恩之心,一直在等待,在见证,在体验,在探索中不断成长的。
##我从今年5月加入樊登读书会,已经将樊登读书平台所有书目听过一遍。每天早上听书,做家务,运动成为我新的生活模式,而且,我觉得,如果能够持续听书,坚持学习,是一个人将来拥有最大的竞争资源,也是一个新时期独立自主的女性的标配。在樊登读书会,有很多高端人士依然愿意乐意听樊登老师讲书,这给了我无比的尊荣,因为我们的身份相同,我们来自一个群体,这个群体一直在传递一种精神~每多一个人读书,世界就多一份祥和。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我是宁静致远,一位终身的读者,也是樊登读书的终身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