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的路,数一数一年365,数一数的日子有哪些胜负?又有哪些满足?回家吧,幸福,幸福能抱一抱父母,说一说羞涩开口的倾诉,灯火就在不远阑珊处……2015年春晚,刘天王一一《回家的路》。
今天偶尔看到中央电视台播放的节目《幸福的回家路》,每年春节,回家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回家是幸福的,不回则是无奈与孤独,回家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可在中国春节,回家,就有着太多的内涵与意义了。
网上经常有讨论,过年回家最尴尬的话题1、是有没有对象了?2、、是收入多少?3、买房买车了吗?还有没完没了的聚会……很多人辛辛苦苦一年积攒下来的钱几天时间就被花个精光,于是网上又出了一个名词叫“恐归族”。
恐归,恐怕只是对一些现状的无奈和躲避,内心其实并非不愿归!大过年的,谁不愿意回家吃一顿妈妈做的热腾腾的年夜饭呢?
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工资不高,每个月基本上吃完用完,年底单位发了点奖金,加上当月的工资,如果有五百块钱,已经觉得是巨款了,买了年货高高兴兴的回家了,当年的状况没有现在那么复杂,买点好烟(十块钱一包的烟已经蛮有面子了),两瓶好酒(不记得是什么牌子了,十几二十块钱一瓶),发点小红包就基本上可以对付了,我离开单位后有一两年是蛮艰难的,那两年确实有点“恐归”,一是没钱,二是失去了“公家人”的身份,但是到了临近春节的那几天,还是决定回家,吃一顿妈妈做的饭菜,跟老爸喝一两杯,也就暂时淡忘了一年的劳碌与奔波,随着父母年龄的增大,回家的渴望是越来越浓。
现在年龄五十岁左右的农村外出务工者,有很多是几年都不回家的,他们又是另外一种“恐归”,当年他们出去打工的时候大概三十来岁,家里孩子小,都留在爷爷奶奶身边,我们经常看到农村的两位老人带着三四个孙子孙女共同生活,那时候工资低,挣钱不易,春运车票紧张难买不说还贵,来回一趟,花掉了几个月的工资确实心疼,当时手机不普及,村里的唯一的公共电话一直有人排队,新年钟声响起了都还有人在等。他们是想归而不得归。
幸福的回家路,更多的是一种思念的呼唤,在外打拼的儿女,对父母的思念,在外务工的父母对儿女的思念,这种思念,在年关的时候被强烈地释放出来,路的这一头是你,路的那一头是他们,回家的路程变得幸福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