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许是开学季烦事缠身用力过猛,开学后的第一个周末我感受到了“心有力而不足”,理性层面各种任务都在分配;而身体层面不听指挥,不愿动弹,听从身体的要求,我选择“躺平”,而且心甘情愿、心无挂碍的“躺平”。
早上睡到自然醒,中午吃完饭就又昏昏沉沉,刷会手机,果断睡觉。儿子恰好去同小区好朋友瑞瑞家聚会吃饭,我也落得清闲,快3点回来,却有点生气:“妈妈,你可真放心,也不来接我?” 我没有作声,安排老公送孩子去上美术课,哈哈,一改往日吃苦耐劳、勤恳唠叨的作风,他们可能稍有不适,但我感受到了“独宠自己,不管他人”的惬意。
从小被教育---勤勉刻苦为荣,好吃懒做为耻,尽管小时候也馋零食、馋肉肉,但都忍着不敢表达,一是知道家里拮据,不敢提非分的要求;二是怕被贯之以“吃嘴”的名号,觉得羞耻。但终究抵不过好吃的本性,待现在经济条件允许,常常买点肉肉犒劳自己,每每此时,老妈都会说:“你现在怎么这么馋啊?”也许她只是陈述事实,我却常常感到愤怒,觉察愤怒背后的东西,可能是感觉老妈在评价我是个“吃嘴妞”,而这个词在我的认知里充满了贬义。而我的婆婆在看到自己女儿眉飞色舞地谈论某种美食时,总是微笑着说“吃嘴妞”,眼光里都是宠溺。婆婆家是个比较重视“吃饭”的家庭,信奉“千里做官,只为吃穿”的理念,认为吃好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儿!他的儿子(我的老公)也是用这点打动了我。
不要误会,我还不至于馋嘴到这般田地,且听我慢慢说来!老公是个粗线条的人,自带“直男”特征,与他交流,常让心思细腻、感情丰富的我深刻体会“对牛谈情”的滋味,恋爱时吵架,他笨嘴拙舌常常被“理论扎实、口若悬河”的我噎得“无话可说”,只能默不作声以“无声反抗”,但无论怎样,他都惦记着让我好好吃饭,一起吃饭时,哪怕黑个脸,也会把好吃的留给我;有时他想安慰“多愁善感”的我却“词穷无计可施”时,总带我去吃一顿好吃的,“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这招往往也很管用!这样的习惯一直延续到现在,如果有我喜欢吃的菜,他总问“你还吃不吃?”言外之意,我不吃了他再吃。老公对我的好很多都表现在“吃”上,他不会花言巧语,但喜欢“嘲笑我”--善意的,但要让他深情表白,那简直太难为情了,所以,我也渐渐接受现实,放弃改造他,如今年近40岁,我们最浪漫的事儿就是一起去吃大餐,然后互相调侃日渐肥硕的身体。对日益丰满的身体,我总是在“间隙性觉醒”和“持续性混沌”中摇摆,有时在老公面前抱怨,他或“取笑”、或“宽慰”,在我追剧想要吃零食时,他总是从家里某个隐蔽的地方找寻到瓜子、锅巴放到我面前;等我大快朵颐一番后又抱怨多长了两斤肉,他“一笑了之”或安慰我-"已经挺胖,也不在乎这一斤二两"的,我知道,无论我胖还是瘦,他都接纳。就像我一直很在乎的“海拔”问题,他也从不觉得是个问题,我想这就是我选择和他步入婚姻的原因吧。
勤勉刻苦可以说是我们家的家训,从小听了太多这样的至理名言,以致于放假都无法让自己心无挂碍的休息,那个“超我”不停的鞭策“本我”,“本我”有太多的委屈和不甘,感觉整个生活都充满了“悲壮”的色彩,很难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如今,我有意识地调整自己,客观的看待“勤勉刻苦”这些要求,希望追寻到一种平衡状态,更期待找到一件自己喜欢的事儿,为这件事“为伊消得人憔悴”,也许别人看来是刻苦努力,但于自己确是一种享受。突然想起,我对诸如“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这样的豪言壮语和“刻苦勤勉逆袭人生”的励志故事总是有一种本能的抵触,大抵是我不喜欢这些故事散发的“悲壮”的味道。
享用美食,享受安逸,该“躺平”时就“躺平”,不用担心“躺平”会磨灭你的斗志,因为我们内心向上的力量会在身体短暂休整后重新迸发!愿我们一张一弛,步履稳健,赏人生美景,心安度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