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安迪不是特例,只是艺术

图片发自简书App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主角安迪因为一场意外被判刑入狱。说是一场意外,毋宁说是一场误会来得直接。其实,在每个人的生活中,这种误会无处不在,只不过形式不同,内容各异罢了。虽然安迪为此付出了20年,遭受了很多非人待遇的沉重代价,身心备受摧残,但无可否认,安迪是一个内心强大的人,他硬是用一个小鹤嘴锄凿开了他的自由之门。如果安迪遭遇算作一个特例,那么,对于内心十分脆弱的人来说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最近读了一本阐述时间与自由意志的书。作者认为,强弱与大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强弱表示性质和程度,大小表示空间。空间可以测量,但强弱就无法精准测量。可是,生活中,人们为了逃避强弱测量的不可操作性,便错误的将强弱用大小代替。譬如压力,本身应该用表示程度的强弱形容,最后却统一用大小代替。
在用词表述不准确的情况下,与压力有关的心理承受能力,即心理的强弱也出现了同样无法准确表述的问题。
先撇开概念不谈。上述情况造成的直接后果是,一个人的心理强大或弱小并没有确切清晰可测量的标准。换句话说,安迪的遭遇并不是特例。
问题来了,对于玻璃心的人,是不是一个极小的误会都有可能造成比安迪的遭遇更严重的遭遇?譬如中学生跳楼,答案是肯定的。一个动作轻易结束生命,但对于尚在人世间还要活几十年的亲人,是不是要遭受比安迪更大的折磨。安迪毕竟活着,但这些父母再也见不到自己的孩子。
所以说,安迪不是特例,只是艺术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