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终于把拖了快一个月的《灌篮高手》手帐给弄完了。
从4月底《灌篮高手》电影版上映至今,总共去电影院看了4遍,3遍日语版、1遍国语版,跑了N多家影院收集周边物料,自己也把照片整理,打印成了不少手帐贴纸素材,结果这一包素材在整个5月里,一直在我的文件袋里躺着,被我带来带去,但就是一直没有贴进手帐本里。
直到做天做完了手帐,感受到“任务完成”时的那种浑身轻松的感觉之后,我才意识到:原来很多恐惧,都是自己想象出来的。
回顾已经过去的5月,大概是我过得特别浑浑噩噩的一个月——没干劲、没动力,很多应该去做的事情都没有认真的去做。
但是有些事情已经是我生活里必不可少的习惯,所以即便是无趣,我也持续在做,比如说每天做效率手帐,做规划、做复盘、记录时间;比如说看书,虽然看的很慢,但也每天都会看一点;比如说每天5-10分钟的力量训练和拉伸……
由于生活无趣,往往就会去寻求一些“刺激”,恰逢《灌篮高手》电影版上映,“青春的回忆”加上“物料周边的收集”的快感,让我在“设计课程”这个困难目标面前选择了回避,开始在二次元里寻求一些慰藉。
巧的是,也是在5月份,我开始玩起来活页手帐,自然而然地就想到“要不就弄一本兴趣手帐吧,把看过的电影、探过的店、追过的动漫全都记录下来”,于是就有了“想做《灌篮高手》观影记录的手帐”的念头。
原本就行动力很强的我,在这样有趣的事情面前,行动力就更强了——认真的收集周边物料、认真的拍照留念、打印了一份又一份的手帐素材贴纸,把所有的贴纸都裁剪好放进收纳袋里,等着哪天“有空”,就把手帐给做了。
只是我没想到,虽然是自己的兴趣所在,这件事竟然也被我拖了一个月之久。
做手帐4年,我的手帐大多以文字为主,拼贴手帐做的并不多。所以在开始做手帐之前,我就被“怎么贴比较好看”这个问题给卡住了。
我一直以“我在构思怎么贴手帐”为理由,拖着不去完成手帐,直到这件事在我的任务列表里反复以红字“已过期”来提示我的时候,我才发现,原本是以兴趣为主做的事情,却在不知不觉间变成了我的压力来源。
直到昨天下午,我把手帐本和所有打印好的素材贴纸摊在桌面上的时候,我的脑袋里依然盘旋着“我到底怎么做这个拼贴手帐才好看”这个问题,直到对着贴纸发了半小时呆之后,才自暴自弃地对自己说了一句“算了!随便吧!贴玩把任务完成就行!”于是才开始拿起贴纸,很随意的贴贴写写,看着桌面上的贴纸一张张变少,手帐也慢慢成了形,我才渐渐意识到“原来实际的困难,原来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我只是被“我要把手帐做的很好看”这个念头给束缚住了,以为总能找到一个“最优解”,但实际上“最优解”不是找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
这么一回想的时候,我发现其实生活里很多时候,我们都是被自己的想法给“绊住”的——过度想象,把困难放大,带动心里的恐惧也无限放大,然后给自己找无数的理由,“劝”自己保持生活的原样。
就像是我回避了“课程设计”这个困难,而困难又变成了另一种形式来到了我面前。
越是担心自己做不好,越是把自己的圈子缩得越来越小,直至自己动弹不得。
想象的困难,远比实际的困难大得多,越想越无法行动,那不如干脆别想,直接去做就行,上手做了就能够知道自己能做到什么程度、知道自己缺了什么,才能找到更好的方法去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