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红心理学专栏有两周没有梳理笔记,先来看上一周的主题:《从分裂到整合》。
单单是全部课程听一遍,会发现他想把全然整合讲清楚,并不容易理解。新概念就有好几个,心位,分裂位,抑郁位,双重束缚,即使用有好几个故事来辅助说明白,也觉得难懂。
等我回头重新梳理笔记的时候,有点明白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故事铺垫再多,相关概念多讲几个,都始终有一根线在作者手里牵着。他就是想把“一个人成为自己”的复杂过程梳理明白,接受自己“可以好,也可以坏”,且同时内心相信我之外的这个世界始终是善意的,那么投射到我们的内心,就是生能量主导我们自己。只有这样,才算是完成全然的整合。
整合的过程,也是一个人走向心智成熟之旅。武志红说,这也是所谓的“英雄之旅”,但我们大部分都是在路上,当我们能走在路上,也已经很不错了。
以上我自己的总结,下面是对这一周内容要点的梳理。
人性为何如此复杂?
人性复杂的主要原因是我们不断试图把自己不想要的“坏”切割并投射出去,这导致了各种复杂的变化。
为什么要不断切割呢?
因为当一个人的自体还不够强大坚韧时,为了保护自体,就需要把自体承受不了的“坏”分离出去,以此来维护“我基本上是好的”这种感觉,而构成向心力把心灵素材凝聚在一起。
能直面,处理并适度整合“坏”是人性成熟的一个标志。彻底完成了整合的人意味着走完了“英雄之旅”,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在路上。
梅兰妮 ·克莱因提出,一岁前婴儿的心理发展有两个心位,一个是偏执分裂位,一个是抑郁位,三个月前的婴儿处于分裂位,三个月后的婴儿可以发展到分裂位。
比如,三个月前的婴儿没有能力处理母亲同时是又好又坏的这样一个复杂信息,他们认为某一时空里的妈妈和婴儿要么全是好的,要么全是坏的,这就是所谓的偏执。
当婴儿意识到,好妈妈和坏妈妈是同一个人,好婴儿哈坏婴儿也是同一个人,这就是抑郁位,也意味着整合开始。
处理偏执分裂位的个体,为了保护“好”的部分,会把“坏”就是被摧毁的体验和想象分裂并投射出去,有恐惧,没有内疚;抑郁位意味着整合,看到客体和自体都有好又坏,容易让人觉得不痛快,但人的现实功能增强了很多。
但这才让整合显得非常有意义,整合始终伴随着这样的一个信息:我可以是好的,也可以是坏的。
健康的心智,是,我既可以A,也可以-A;而相对分裂的心智,是我只可以A,不可以-A;而有问题的心智,是我既不可以A,也不可以-A。
这里做父母要提醒我们自己,比如,当我们既接受不了孩子撒谎,又接受不了孩子真诚时,就是将孩子逼近了:“你既不可以A,也不可以-A”的矛盾中,在会形成“双重束缚”,非常不好。
武志红自己对“你可以好,也可以坏”,他自己的理解和表达是:你可以展开你的任何一种人性,他们本来就是超越了“好坏”的,这也是最好的整合。
当一个人能因看到这个世界有好有坏,自体和客体也有好有坏而走在整合的路上,也可以说,这个人成为了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