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营地今天连着第3天放电影。说是连放三天。
前天晚上放了个武侠片,昨天晚上放了个港片,今天晚上放的是《马永贞之·南北决战》,大概是部武打的片子。
观众还是不多,宽阔的停车场上只来了20多个观众。或许,人们对于娱乐生活有了更多的选择,电影已经不再是往年那个重要的选项了。
记得儿时在农村,精神生活几近空白,除了放电影和公社偶尔组织的政治宣传队,几乎就没有其他文化娱乐了。追赶露天电影,于是就成了我们这些少年最开心的事。
那时候,得知有电影的消息后,大人小孩都会奔走相告。天还没黑下来,人们就早早地吃了晚饭,把凳子椅子搬到晒场上占据最佳位置,家远的就寻几块土砖当座位等候开映。如今不同了,放电影的还附带着十几只塑料凳子,饶是如此,还是没有几个观众。
这几天放电影的师傅是一对和我们年龄相仿的夫妻,和他闲聊,他说他是村里兼职的放映员,一个电三轮拖着银幕等全套的放映工具,转乡到各个村子或居民点放映。
过去的电影,无非两大主题,一类是阶级斗争的,一类是打仗片。最爱看的,自然是打仗的。《南征北战》《铁道游击队》《地道战》《地雷战》《英雄儿女》等等,“枪炮一响、肃静全场”。电影中的英雄人物,就是我们无比崇拜的偶像。反复地看,就记住了电影里的桥段,也记住了电影里的台词,然后在某个场景下学着模仿《列宁在一九一八》,“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学着向《南征北战》那样喊“坚持最后5分钟!”“向我开炮,向我开炮!”
如今观众看电影的口味早已变了,武侠片、言情片、都市片、还有贺岁片,其实骨子里都是想追求商业大片的票房价值,类型多了,票价翻着跟头涨,观众却少了,许多年纪大的人,根本就不知道现在的电影院是什么样,多少年就没有进去过了。连锁反映的是,就连如今免费的露天电影,观众也没了兴趣。
沧海桑田,岁月荏苒,露天电影的前世今生让人感慨,尘烟更迭,物非人非,但六十年代出生的我们,对于露天电影的记忆,依然时时在脑海萦回,这种情怀是现在的年轻人无法体会到的,赶场看电影是我们儿时的精神家园,那是一个时代的背影。
晚上看电影,白天打理一日三餐。于我们而言,避暑的日子最主要的事就是打理一日三餐。妻和露营地的几个大姐坐在一起,聊的就是食材的采买,街上买了,网上买,再去配送点自取。绿葱坡的网购点有几个,确实,网络购菜便宜多了。
中午太阳明晃晃的时候,营地又来了一个避暑的车友,来了就忙着搭帐篷。今天7月22日,太阳到了黄经120°,时为“大暑”节气。大暑的到来,表示今年夏季到了最炎热时候。我们所在的绿葱坡,气温预报15℃-28℃,下午4点是最热的时段,在太阳下走几步就觉得炙热,在想,海拔1700米的地方还有28℃的温度,我的家乡随州37℃,那该是多热呀!
晚上的电影,其实我们只看了个头,宝哥在绿葱坡新街喊我们去看文艺演出,从这里往西走了700多米,经绿葱坡1号院2号院到新广场,每周日“清凉一夏,畅游巴东”为主题的篝火晚会正在汇演......
从7月5号出门,到鄂西避暑已经第19天了。驻车绿葱坡,今天晴,太阳耀眼,气温1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