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最早看到这句话是在张德芬的《遇见最好的自己》中,当时还不很理解。这句很火,每个学习成长的人都知道。我们看到别人的好,其实是因为我们自己内心很美好,我们看到的别人的不好的,经常抱怨的,其实都是自己内心的投射,即投射效应,既然是投射效应,说明是我们我看到的别人,其实是我们自己。你对别人不,其实是对自己不满意,你对别人的期望,其实是自己未被满足的渴望。
百度对投射效应的定义:投射效应是指将自己的特点归因到其他人身上的倾向。在认知和对他人形成印象时,以为他人也具备与自己相似的特性的现象,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即推己及人的认知障碍。比如,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会以为别人都是善良的;一个经常算计别人的人就会觉得别人也在算计他等等;一个博士毕业的爸爸妈妈觉得小学中学学习是最简单的;一个爱吃西红柿的人就每天给家里买西红柿吃。投射使人们倾向于按照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来知觉他人,而不是按照被观察者的真实情况进行知觉。当观察者与观察对象十分相像时,观察者会很准确,但这并不是因为他们的知觉准确,而是因为此时的被观察者与自己相似。因此,导致了他们的发现是正确的。投射效应是一种严重的认知心理偏差,辩证地、一分为二地去对待别人和对待自己,是克服投射效应的方法。
投射效应有两个方面,一是情感投射,一个缺安全感的妈妈就会提醒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说话。如果孩子在路上走,遇到坏人,那他不得求助于陌生的警察吗?一味地不和陌生人说话,导致孩子长大人际关系僵化。一个被父亲控制的人,会去控制自己的孩子,你得按我说的做。二是思维和认知投射。妈妈认为学习很重要,就会给孩子报各种课外班让他去学习。
那么怎么做好自己,减少对别人的负面投射呢?
一是学习成长,不断修正自己的思维和认知,能客观地看待事物的本质,看到现象背后的真相,而不是以自己的主观进行定义。比如,别人对你态度不好时,分析他为啥不好,是因为没睡好还是身体不舒服等原因,而不是主观地认为他对我有意见。
二是修行爱的能力。凡事都从爱出发,而不是从恐惧出发,看到人事物的正面价值和有利方面,以温柔的心对待对方,遇到问题不从行主入手,从行为形成的原因入手。比如孩子不愿意学习,也无条件地接纳孩子,找到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帮孩子一起解决,让孩子成长新的经验。
三是看到别人的好时,赞叹,同喜,培养自己的共情能力、开心能力和随喜能力。这样自己。就不会嫉妒别人,内疚自己。
四是看到别人不好的行为时,检查自己的信念系统,感受自己的情绪情感,触动了哪些不好的记忆,从事件中抽离,关注当下的呼吸,接纳当下的感受,内观以下对方好的方面,切断源头。
我是光的语言 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
让自己成为光,照亮这个世界
专注职业生涯设计 家庭教育、婚姻关系和个人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