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点从滦州市出来,浏览了滦州古城,之后经昌黎县、北戴河、秦皇岛市下午三点二十到山海关。看着时间尚早就去游览了山海关老龙头风景区及天下第一关山海关风景区。全程125公里。
今天路况一般,看着是沿海道路,路面平整度清洁度差点意思,绿化带和华北平原的比逊色一些。城区市区内的道路还行。
昌黎县,取“黎庶昌盛”之意。位于碣石山东侧,传说中曹操《观沧海》诗就在此处写作。此处有昌黎博物馆一处,另外还有碣石山景区一处。也不知道在哪处写的。博物馆在县城区里,我去参观了一下,和里面的老先生交流了一会。他也说不清。碣石山景区较远,就没去。权当曹操就在昌黎县某个地方写的吧。这里生产昌黎干红葡萄酒,扇贝也是特产之一。李大钊多次在这里开展革命活动或隐居在这里。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李延年是昌黎县人。
秦皇岛因秦始皇东巡至此派人入海求仙而得名。 北戴河、秦皇岛都是大家熟悉的地方。主席一首《浪淘沙·北戴河》,更使北戴河、秦皇岛盛名远播。不再多叙。
山海关,又称榆关、渝关、临闾关,是连接东北与华北的咽喉要道,素有“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之称。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天下第一关”、“边郡之咽喉,京师之保障”名不虚传,驰名天下。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在此筑城建关,遂成为扼东北、华北咽喉要塞的军事重镇,因其依山襟海,故得名山海关。山海关有“天下第一关”的美誉,牌匾为明代著名书法家萧显所书,山海关城周长约4千米,与长城相连,以城为关,城高14米,厚7米,有四座主要城门,多种防御建筑。包括“天下第一关”箭楼、靖边楼、牧营楼、临闾楼、瓮城以及1350延长米的明代平原长城等。
说到这儿,我觉得应该比较一下三篇诗词。
曹操的《观沧州》是曹操北征乌桓得胜回师经过碣石山时所作。曹操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勾勒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全诗语言质朴,想象丰富,气势磅礴。
主席的《浪淘沙·北戴河》于1954年夏于秦皇岛北戴河开会时创作。这首词生动描绘了北戴河海滨夏秋之交的壮丽景色,展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前无古人的雄伟气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怀,具有比《观沧海》更鲜明的时代感、更深邃的历史感、更辽阔的宇宙感和更丰富的美学容量。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于1989年所写的一首抒情诗。表现了诗人对质朴、单纯而自由的人生境界的向往,对“永恒”、未知世界的探寻精神以及找到幸福后无法抑制的喜悦之情和诗人对世界的祝福。诗人将直抒胸臆与暗示、象征手法结合起来,使全诗既清澈又深厚,既明朗又含蓄,畅快淋漓而又凝重、丰富,抒发了诗人的向往幸福而又孤独凄凉之情。
当然写北戴河、秦皇岛的作品有很多(海子的诗不一定是写这儿的,我觉得用在这比较合适)。觉得这三篇作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深度写出作者不同的观感。可以沧桑,可以豪迈,可以浪漫。不知道怎么回事,反正我到这里满脑子就是这三首诗词,挥之不去!
到海边得品海鲜。好像现在还是禁渔期。不知道他们是偷偷捕的还是网箱养的。管他呢,换着偿偿。中午是炒黄蛤,下午是以浪巴鱼为主,加上静鱼、箭鱼、燕鱼等的杂鱼乱饨,配上贴饼,饭菜都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