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日记(散记随笔)
一、往返
在这个年代的城市里,最大的便捷和耗损,其实是同一回事:人和车辆,每天来回在谋生的场所与固定的住所之间奔波,耗时、耗精力、耗铜板。
日日被碾压的路途,地基反复的被碾压,地表承载的负荷,谁能保证百分百对地壳运动没有一丁点影响吗?
如果这种日复一日的在地表反复碾压,对地壳运动造成的影响,在将来的某一天,给后人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那么,我们今天享受到的这种逞一时之快,是带有罪恶的。从环境可供人类持续性的发展来看,这种没有节制的城市交通便利,并不具有建设性,也并不是丰功伟绩,而是一种对环境的污染行为。
一人一车,甚至一户几车,天天来回碾压地表,小编斗胆说:对于长期的环境保护而言,如果将来地壳运动,给后人带来了灾难,那么,今天的我们,人人都是污染源。回过头来看的时候,我们今天的行为是不值得讴歌的。
扬尘和噪音,同样在不同程度的损毁城市的环境,这并不利于一部分人口的生存和繁衍。
可从另一方来看,像今天的这个空气环境,雾霾这么大,没车出行能安全吗?
我们似乎走到了这一步:左右为难,而只能在矛盾中求生存,在矛盾中求发展而别无选择了。
每当望着城市密集的高楼,以及楼群里面聚居的人家,小编就不油然的脑袋里想起一句老祖宗的话:“聚而歼之……”,这时候,畏惧感就扑面而来。
虽然没有看到表像上的请君入瓮,但实质上的各种明目繁多的按时应付账单,以及潜在的隐患,似乎已经构成事实上的请君入瓮呐。生活在这个年代的我们,如果没有狡兔三窟的生存能力,似乎谁也摆脱不了入瓮的命运。
而一旦入了瓮,没有超凡能力和控制有资源的人,还想出瓮,或者拥有进可攻退可守的生存环境,似乎已经不太可能了。
怎么看,这本质上,都似乎已经形成了一种乖乖入瓮,然后死锁的格局。
你也可以说这种模式是一种保护机制,但从某种角度来说:它只百分百的保护了一部分人群。有的人身无寸铁,但依然要面对半生的bin荒马乱。
所以,有足够智慧的人,一定得三思:如果有能力,一定得跳出瓮群思考,或者有跳出瓮群的能力,来导引后人生存的路途。
简书首发,尊重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