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列传(五)
《汉书》中记载,鲁国人申公师从浮丘伯学习《诗经》,写成训诂,叫做《鲁诗》;齐人辕固生解说《诗经》,叫做《齐诗》,燕国人韩婴解说《诗经》,叫做《韩诗》;三家都设立博士。赵国人毛苌解说《诗经》,叫做《毛诗》,没有设立博士。
高诩(?~37年),字季回,平原郡人。他的曾祖父叫做高嘉,用《鲁诗》教授汉元帝,官至上谷太守。高诩的父亲叫做高容,年轻时传授高嘉学业,在汉哀帝、汉平帝时期担任光禄大夫。高诩因为父亲任职封为郎中,世代传授《鲁诗》,以言行清正有操守出名。
王莽篡位后,父子二人都假称眼睛瞎了,逃走后拒绝担任王莽的官职。刘秀称帝后,大司空宋弘举荐高诩,刘秀征召高诩封为郎官,后又封为符离县长。高诩辞职之后,又被征召封为博士。35年,封为大司农,在朝廷中以居官方正著称。37年,高诩在官任上去世,刘秀赏赐其钱和坟墓田地。
包咸字子良,会稽郡曲阿县人。他年轻时是儒生,在长安学习,师从于博士从细君,学习《鲁诗》《论语》。王莽末年,他回到家乡,在东海境内被赤眉军捕捉到。十多天时间里,包咸早晨晚上诵读经书自如,赤眉军感觉惊奇,就把他释放。他就从此住在东海,建造房舍讲授学生。刘秀称帝后,他才返回家乡。太守黄谠任命包咸为户曹史,想让他教授自己的儿子。包咸说:“礼义中只有来求学的,没有去教的道理。”黄谠就送儿子去向他请教,拜他为师。
包咸被举荐为孝廉,封为郎中。建武年间,包咸入朝教授皇太子《论语》,又写成《论语》章句,被封为谏议大夫、侍中、右中郎将。62年,包咸升任大鸿胪。他每次面见汉明帝,汉明帝都是赏赐他几杖,入朝不用小跑,汇报时不用说自己的名字。对于经传中的疑义,汉明帝经常派小黄门到他家里去询问。
汉明帝认为包咸对自己有老师恩德,并且生活清苦,经常赏赐他珍玩束帛,俸禄也比其他公卿要多,包咸都散发给最贫困的儒生。包咸在病重时,汉明帝亲自前去探视。65年,包咸在官任上去世,享年七十二岁。
包咸的儿子叫做包福,封为郎中,他用《论语》入朝教授汉和帝。
魏应,字君伯,任城县人,他年轻时勤奋学习。建武初年,魏应跟随博士学习《鲁诗》。他一心闭门苦读,从不结交朋党,京师洛阳的人们都称赞他。魏应后来回家担任郡中小吏,被举荐通晓经传,封为济阴王文学,后因生病被免掉官职。他到山泽中教授学生,徒众经常有几百人。永平初年,魏应被封为博士,后升任侍中。70年,魏应又升任大鸿胪。75年,被封为光禄大夫。79年,被封为五官中郎将,汉章帝下诏令,让魏应入朝授千乘王刘伉。
魏应通晓经术,品学兼优,从远方来学习的学生,在册的有几千人。汉章帝非常器重他,多次召见,他在汉章帝面前讨论疑难问题,受到特殊赏赐。这时,朝廷在白虎观中集合京师儒生,讨论《五经》异同,汉章帝派魏应专门解释疑难。侍中淳于恭报告汉章帝,汉章帝亲自到会主持,和石渠阁时的做法一样。第二年,魏应出京担任上党太守,征召封为骑都尉,最后在官任上去世。
伏恭字叔齐,琅琊郡东武县(今山东省潍坊诸城市)人,他是司徒伏湛弟弟的儿子。伏湛的弟弟叫做伏黯字稚文,他阐明《齐诗》,改定章句,写成《解说》九篇,官至光禄勋。伏湛没有儿子,过继伏恭为继嗣。
伏恭性情孝顺,对待继母非常恭谨。他在年轻时传承伏黯的学业担任郎官。28年,伏恭被封为剧县县令。他在职十三年,因政治清廉公正出名。青州举荐他政绩优异,太常主持面试经学名列第一,封为博士,后升任常山太守。伏恭兴修学校,继续教授学生,因此北州地方大多是伏氏学派。59年,伏恭接替梁松担任太仆。61年,汉明帝来到辟雍,在行礼过程中封伏恭为司空,儒生们以此为荣。
当初,伏恭认为父亲伏黯的章句太过繁琐,就删掉浮华多余的词句,定稿为二十万字。伏恭共在位九年,因病请求回家,汉明帝诏令赏赐他终生享受一千石俸禄。72年,汉明帝来到琅琊郡,召见伏恭,仍然用召见朝中三公的礼仪对待。77年冬天,汉章帝举行祭飨大礼,封伏恭为三老。84年,伏恭去世,享年九十岁,汉章帝赏赐安葬在显节陵旁边。
伏恭的儿子叫做伏寿,官至东郡太守。
黄其军
作于2023年6月18日(古历癸卯年五月初一)
文中照片来源于网络,对作者的辛勤劳动表示衷心的感谢!
近期同类文章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