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便训斥、打骂孩子的现象很普遍,成人对孩子出言不逊已经成为习惯。受训斥挨打的孩子,在心智发展上同正常的孩子有着极大的差别。首先一点就是概念不清,大脑相对而言比较糊涂,不容易看到一个客观的实在的东西。对外在事物的过分敏感影响了他内在心智的发展。受打骂厉害的孩子,记忆力较弱,不易看到一个客观的现实。他们看待世界的出发点总是基于需求和仇恨。受打骂不厉害,但多少受过刺激的孩子,也时常糊涂,在那些有点“专制”的班级或家庭,孩子也多少出现问题,这其实是思维出了问题?
打骂孩子会给孩子造成压力和恐惧。这种压力会过分强化儿童对某一事物的感觉刺激孩子对某一事物某一方面的认识而忽视了全部。被打骂的儿童在建立某一概念时,他的眼睛看到的不是一个客观的现实,而是受刺激后的事物,世界就不是原本的世界,而是经过他加工的世界。压力使得孩子在把握事物时产生偏差,不能高度理解本质问题。苦难降临到了孩子头上。
那些得到爱和宽容的孩子在组织自我的过程中,因为区分能力没有受到伤害,他对事物的把握清晰,准确。并能很好的确定下来。
在以后的大脑运行过程中,孩子面临的问题会越来越复杂,这种分辨能力会越来越强。这时候,一个人分辨能力的强和弱就明显地表现出来了。有一次在我的舞蹈课上,一个学生因为一件事非常恼火,大哭着用脚踢他的同学,我对他说“你又不是驴,为什么踢人?”他突然不哭了,呆呆地站了半分钟,然后认真地说“老师,鱼没有腿呀!”我当时很不明白,如此激愤的孩子,会因为某种思维而停止哭泣,开始思索。他们整个的思维状态和认知状态一直是在思考。思维对
小孩子是快乐的事,也是新鲜的活动,小孩子的思维表情很明显。小孩子的思维需要较长的时间,但是有的小孩不用思维。被训斥被打骂的孩子是不用思维的,他们的反应较快,好像不经过大脑。
在生活中观察一下就会发现,很多孩子,你一说话他就反应。为什么呢?除了训骂以外,那就是大人在生活中不断地给他强加某种东西,不断地强加,于是就形成“一吹哨子,狗就吃饭”的条件反射了。很多孩子都是这样。实际上,儿童接受的任何东西应该通过自身的大脑。虽然儿童的大脑运行较慢,但只要让他思维得到锻炼,就会逐渐变快。
通过大脑进行的认知过程,才能够得到对象,这叫智力。有的孩子小时候被认为非常聪明,脑子反应快,但长大以后,他的学习和各方面的创造力并不好。这个原因就是他是被教出来的 或者是被人为刺激出来的。
逗孩子的明显结果是恶作剧。人们大都不知道青少年“恶作剧”的原因。这多数源于儿童时期的“逗”因为这是一种没轻没重的行为,它也像打骂孩子一样在社会上蔓延,不过范围更大罢了。
我们大人不知道这对孩子意味着什么,这是玩笑,是一种混账和残酷的玩笑,这种“逗引”太残忍,但是成人感知不到。有一部电影里主人公的弟弟刚出生,全家人都在忙碌着照顾刚出生的婴儿。主人公只有七八岁,他从楼上走下来站在楼梯上。看他的爸爸妈妈还有保姆在忙着照顾婴儿。他妈妈一回头,发现他站在楼梯那看着他们,忙走过来告诉他“妈妈非常爱你,但是你的小弟弟非常小,如果妈妈不照顾他的话,他会死。而你已经能够自己照顾自己了,但这并不意味着妈妈不爱你了。”这个男孩对这个问题就释然了。
实际上这个孩子并没有提出问题。只是他妈妈看到了这个情景,感觉到这个问题,就把孩子的心结打开了。有这样的母亲,就有后来他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