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工程奇迹,不在于我们征服了多少自然法则,而在于我们始终敬畏生命的法则。
2025年5月17日,一个机缘巧合下实现了我多年前就有的清华蹭课的夙愿,跟着陈学霸一起在经管学院参加了《工程伦理》课程的学习。对于曾经也是一名工程师的我来说,这门课程有些陌生。听完之后从心里认同这是一名非常重要,特别是对未来的卓越工程师,可能要负责大型项目规划实施的Leader来说必修的一门良心底线课。
整堂课程充满了一种苏格拉底式的思辨和互动,授课的唐老师年纪轻轻就是清华大学工程教育研究所的所长和卓越工程师学院的副院长了。在正式讲课前进行了很多必要的概念和铺垫。
最先探讨的一个话题:什么是伦理?——伦理是关于好坏和对错的辨析。
为了让大家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老师带领大家开展了一次四象限排位,把健康、财富、欺骗、缩短工期、夸大宣传产品性能、使用AI代替人工放到不同的位置,然后邀请了几位同学给出他们的答案。
可以看到除了健康被三位同学一致认同是既对又好的之外,其他每一项都被放在了不同的位置。为什么这么放置,每位同学都给出了自己的视角和答案。老师再顺势引出了价值观和伦理理念之间的关联。
告诉我们学习伦理理论的意义和价值,最基本的伦理理论分别关注行动带来的结果,行动所遵循的规则和行动者本身的品格。接着我们又学习了基于结果、规则、品格的伦理理论。收获了不同的视角。
整天的学习中让我最为震撼的是两个案例,一个是福特Pinto车。
“1970年代,福特汽车公司推出Pinto车型时,已知其油箱在追尾碰撞中易起火。内部文件显示,公司曾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每辆车改进油箱需11美元(总计1.375亿美元),而预估事故赔偿仅4950万美元。决策层最终选择维持原设计。1972-1977年间,该缺陷导致数十起致命事故,受害者烧伤惨状震惊社会。1977年调查记者揭露福特"用美元衡量生命"的决策文件,引发全美声讨。1978年福特被迫召回150万辆Pinto,但企业信誉已遭重创,损失超过10亿美金。”
作为一名工科生,我非常认同数字说话的,但这种将利益凌驾于生命之上这种做法是令人无法接受的,如此无视因果的做法,遭受反噬是必然的。古话说举头三尺有神明,人在世间生活还是保持一份敬畏之心的好。
福特的例子应该让企业、工程设计和相关人员都引以为戒。
而加拿大工学院工程师之戒的起源,与20世纪初的魁北克大桥事故密切相关。魁北克大桥原计划主跨长度487米,但知名设计师西奥多·库珀(加拿大工程师学院毕业生)为争夺“世界最长悬臂桥”称号,擅自将跨度增至548.6米,却未重新核算承重能力。
1907年,这座当时在建的世界最长悬臂桥因设计缺陷坍塌,导致75名工人遇难。九年后重建时,因吊装设备强度不足,中段桥体再次坍塌,造成13人死亡。两次事故共夺去88条生命。
1922年,加拿大七所工程学院联合将事故桥梁的钢材残骸熔铸成毕业戒指。戒指表面保留扭曲纹理,要求工程师佩戴在常用手小指上——绘图签字时金属棱角会持续触感,提醒每个决策都关乎生命安全。虽然实际铸造时因材料不足改用其他钢材,但保留了原始设计理念。
如今,这项传统已延续百年。每年工程专业毕业生需在"召唤仪式"上集体宣誓,承诺将公众安全置于首位。
这种故事让我动容的是加拿大工学院的选择,知耻而后勇,勇于面对曾经犯下的错误并正视,用行动将耻辱转化为了荣誉。
工程伦理——值得每位工程师学习和铭记的课程,为智慧的大脑种下一颗良知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