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疫情像一根紧绷着的弦,牵动着全国乃至世界人民的心。“若有召,战必回”的请愿书,逆行路上白衣天使的足迹,病房里穿着厚重防护服工作的身影,给予了疫情中的人们,强大的安全感与力量。
作为一名刚刚踏入医学殿堂的大一新生,回想当时高考填志愿,常常有人问我:“为什么会选择学医?”我只是说:“我希望未来的自己能救死扶伤,悬壶济世。”说实在的,当初的自己对于学医,有的只是懵懵懂懂的理解,只觉得是一个很伟大的职业。而现在的自己对于医者有了更深入的,不一样的理解。
疫情发生后,我们学校先后派出了几支医疗队伍,包括我家乡这边的医院也派出了医生代表奔赴前线。03年非典的时候,我还是个牙牙学语的孩子,而现在的新冠病毒,是我长这么大以来,如此强烈地感受到在病毒的面前,人心的力量和生命的可贵。我曾试想过,如果上前线的是自己,自己会义无反顾吗?我想,我的答案会同无数个医护人员一样:“若有战,召必回!”尽管我们会不舍和牵挂家人,尽管我们比谁都清楚病毒的威力,但是从我们踏入医学殿堂,穿起白大褂的那天起,就有一种神圣感和使命感给予我们勇气和力量,告诉我们:“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要去哪里!”
病毒无情,但人间有情。那天,我看到一个报道:一位病人因为还没来得及拿到医院分发下去的药品,加上对病毒的恐惧,一个人独自在医院外哭泣。这时候一位医生走过去,询问情况后,耐心地安抚病人的情绪,告诉她药品马上会分发到位,要相信医生,我们会陪着你们战斗。记者采访当天,这名医生前前后后安抚了许多病人,给予病人战胜病毒的决心和希望。
这让我想起了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我对医者有了不一样的理解,治病救人是医生的职责和使命,但仅仅是治病救人吗?显然那位医生给了我们最好的答案,医者不仅仅需要提供身体上对于病人的救助,心里上能抚慰病人敏感脆弱的心灵,帮助病人减轻对疾病的恐惧,给予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力量,何尝不显得重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