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加胜-哲学博士,今天有幸听到徐博士的名师讲堂。
一个接地气的名师,讲堂中思考与欢声不断。
一、阅读
(一)信息的获取-曲阜么民间故事
小时候农村街口乘凉时,老人闲暇之余说了一个关于曲阜的故事,颜回在孔子门口扫地时,一个绿衣人问:“一年有几个季节。”两人因为3个和四个而争论,询问夫子,夫子说3个。后来才知道绿衣人是一只蚂蚱、蝗虫,在蚂蚱、蝗虫的世界只有三个季节。
海纳百川-包容是一种能力
格局大的人可以包容格局大的人。阅读,只能你接受最后多的知识量才可以格局大。
夏虫不可以语冰,井蛙不可语于海(宇宙与生命);包容他人更紧要的更基础的是“自我的救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长大后,似乎讲的不是这个道理。蝗虫的生命只有三个季节。
读过的书、走过的路、爱过的人
(二)对人生意义的确认(内在)
①阅读是一种自我救赎。
②阅读是一个构建人格的过程,重视阅读教师的阅读行为乃至生命状态。
《戈壁的故事》3天徒步戈壁,带着学生游学,24小时的火车,很长一段时间窗外的景都一样“鸟不拉屎”的只有戈壁、只有骆驼刺。老师眼中的大气与学生眼中的“荒凉”,徒步带来的“要想触及灵魂必先触及肉体”,脚底的泡。第三天的比赛前后都没有人,十几分钟没有脚印,自己落单与天地之间那种恐慌油然而生。想起火车上给学生说的“雄浑、大气”,一首首的诗使他一次又一次的人生意义、徒步戈壁滩的意义。真正让人产生力量的往往是人内心的柔软。想起的“雄浑和大气”,根本形容的不是戈壁滩,是那些行走在隔壁上的人。
阅读的意义不单单是探索外围,更是在书本中思考自己生命的方向与意义。
二、经典
三味书屋-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xī hǎi)(醢系肉或鱼剁的酱)读书的过程中经典最重要。
文本(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
超越文本的思维方式(中年人读书,如庭中望月)读书三月
和思维方式相契合的生活方式(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六经注我
三、自己的经典
从自己美国的经历、阿契尔的故事
四、如何读传统经典
搞定字句 疏通文意(自注)
阅读经典注解(他注)
温故而知新(再注)
践行(行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