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写作业?确定是陪不是干扰和管控?

群里聊天,有位老师提出个问题:“如果说,现在的孩子成长,是需要陪伴,是缺爱,我都不知道如何表达了!我不知道这些玩意儿是谁研究的结果?是怎么研究的?数据在哪里?数据是怎么来的?”

这个问题问得好!

要研究这个问题,就得首先统一一下陪伴和爱的概念。

现在的家长普遍感觉几乎把所有时间都花在了“陪孩子”,陪孩子去补习班、陪孩子写作业是主要的方式。

那么这个“陪”究竟是不是陪伴?

有一个家长,非常委屈地告诉我:“其实我是一个特别爱逛街的人,可是现在我为了陪孩子,总是下了班赶紧赶回家,给她准备晚饭,陪她写作业,我基本上连逛逛街的时间都没有了!”

孩子也很委屈地告诉我:“我妈总是看(一声调)着我写作业,就坐在我旁边,看抖音。抖音有声音嘛,就会吸引我的注意。”

家长认为自己牺牲了自己的休闲、爱好,全身心的投入“陪孩子”,可是孩子好像并不领情。而且不但不领情,还觉得自己是被家长“看着”,就是管控着。陪作业已经成为一大亲子战场,并没有我们期待的“陪伴”的温馨。

所以,也许我们该质疑的是,家长自以为是的“陪”可能根本就与“陪伴”南辕北辙。


图片发自简书App

是不是陪伴,不能从家长的愿望评定,只能从实施和效果评定,就像“为你好”的意愿未必带来“为你好”的结果一样。

事实是家长花了很多时间和孩子在一起,但在这些时间里,家长对孩子做的却是干扰、管控,而不是陪伴。

所以,我认为,孩子缺的真不是和家长在一起的时间,孩子确实缺陪伴、缺爱。

如果家长并不知道如何“陪伴”孩子,强行花时间与孩子在一起,却变成对孩子的干扰、管控,引起孩子反感,引发亲子关系冲突,真的倒不如不陪孩子,至少还能给孩子多一些自由呼吸的空间。

那么到底什么是“陪伴”?

说起来超级简单,做起来特别难:以孩子为中心,看(四声调)见孩子,而不是看(一声调)着孩子。

比如,当你与孩子在一起时,你的第一句话说什么?

“今天有什么作业?快写!”

“快写作业,写完再/就可以去玩了!”

是类似上面这样的吗?

这叫发布指令,就是管控。

以孩子为中心的问法是:

“对于作业,你要怎么安排?”

这不是玩文字游戏,而是两种角度、两种思维方式,两种亲子关系!

有多少家长有这份耐心和谦逊去询问孩子、倾听孩子?

于是就可以知道孩子到底缺不缺陪伴了。

大道至简,就在点点滴滴的日常生活之中。

亲子关系也不在心理咨询室和教科书中,就在日常的对话和相处之中。

家长从来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种发自内心的朴实愿望是人类进步的动力。

想要实现这种美好的愿望,却不是靠命令、管控实现的。

因为命令、管控的方式塑造出来的,要么是奴隶,要么是反叛者,绝对不可能是拥有自由灵魂的可爱的人。

要我给家长建议的话,就是要有自知之明。

有自知之明就是能够自己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懂什么。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很重要,知道自己不能做什么更重要。

不懂的要学习,不要不懂装懂甚至自以为是地强行干涉、命令、管控。

适当的放手需要很高的智慧。

做不到陪伴,就需要学习,学会了再做。否则,就要承担南辕北辙、得不偿失的苦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亲子日记第1天 4月24日,星期一,小雨 今天开始写亲子日记,记录孩子成长的点滴,希望自己可以坚持下去,每天至少一...
    月儿贝贝阅读 7,791评论 2 22
  • 老实说,我并不是一个篮球迷,但却非常崇拜科比,不是因为他的球技,而是因为他的状态。无论是巅峰还是低谷,他都清晰地知...
    皆非寐善阅读 524评论 2 1
  • 早就听说超级受欢迎的音乐剧Wicked《魔法坏女巫》要在北京巡演,于是早早就买好票了。 可是,没想到自己却在演出当...
    丹丹熊阅读 312评论 0 2
  • 1961年11月09日,我的父亲,文和平,出生在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的一个小山村里。在那个贫苦的家庭中,父亲是为长子...
    Carykive阅读 3,197评论 35 46
  • 每个人都做过学生,也知道学生容易存在的问题在哪?作为成年的我们,在教授学生时,也要站在他们的角度,帮助他们解决和思...
    RainbowKang阅读 42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