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与千寻的神隐》观后感
昨夜约闺蜜一同重温了《千与千寻》这部老片。
少女时期开始看宫崎骏,第一部便是《千与千寻》。模模糊糊的印象里,一直把“千与”当做了姓氏,以为这部电影就是以这个小姑娘的名字来命名的。昨天重温,才知晓“千”是被剥夺名字后的简写,“千寻”才是她的本名。
本名,作为这部电影的核心元素,在我看来不仅仅代表众人来到汤屋之前的“记忆”,更代表了每个人自己的“本心”、“初心”。而电影围绕着这一核心,区别出了各种不同的人。
第一类人,完全忘却了本名,只能忙碌于眼前的苟且,被各种契约牵制。
锅炉爷爷,也曾游历四方,后来却与汤婆婆签订了契约,终日枯守在锅炉房烧水,即便是有车票也无法远行。
玲,明明想要离开汤屋去河对岸看看外面的世界,但离汤屋最远的一次,不过只是摇着木桶船送千寻找到铁轨。虽有梦想却也只偶尔想想,却不付出行动。
汤屋的其他男男女女,对客人点头哈腰,对领导唯命是从,成天想要金子,终日做着苦力,累的时候就开窗抽根烟、吃个美食(烤蝾螈)安慰自己。
第二类人,因欲望蒙蔽双眼,被利用、操纵。
千寻的父母,肚子饿了看到珍馐美食便吃,结果变成了任人宰割的猪。
白龙,想要学魔法便去做汤婆婆的走狗,偷东西被魔力反噬而濒临死亡。
第三类人,巧妙设置各种陷阱,为了私利而极尽手段剥削、利用他人。
汤婆婆,她可以说是本故事中掌握资源最多的人:人力、场地、客源、金钱、魔法无所不缺,还拥有强大的洞察力,用无数张契约操控着汤屋的上上下下,接待往来神明,赚的盆满钵满。而她仍不知足,还要利用白龙去盗取魔女印章。看似机关算尽,却疏忽了自己最重要的宝宝。自以为给予了安全舒适的封闭环境便是对孩子好,却少了陪伴与沟通。最讽刺的一幕是白龙告诉汤婆婆最重要的宝贝已经被调了包,汤婆婆第一反应是看向手里的金子,质疑时看到白龙依旧严肃的脸,才恍然看向胡吃海塞的假宝宝。
第四类人,始终保持警惕,不忘初心。
千寻,她给我触动最深的是她一直遵循本心,对各种诱惑say no。
如果说屡次劝说父母不要越过神隐界碑,可能是因为本能的担心;
如果说拒绝与父母同食珍馐大抵是因为良好的教养和对陌生环境的抗拒;
如果说不顾汤婆婆的刁难而坚持要一份工作室因为白龙的警告;
那么,千寻第一次真正的拒绝,是在无脸男给她汤牌子的那刻,她要一块牌子冲洗浴缸,对其他的汤牌子,她清晰地说出了:我不需要,谢谢你。
第二次,她要完成工作,于是克服恶心,强忍恶臭给河神清洗身体。
第三次,她要保护白龙,于是克制恐惧,以弱小身躯护着受伤的龙。她不仅抵御了纸片人的攻击,还铤而走险攀爬外墙,更是坚决不让汤婆婆处理白龙,宁可从高处坠下也要保护白龙。
第四次,她要对无脸男的变异负责,所以不要金子,反而关心起无脸男的身世,更是拿了另一半苦丸子救了无脸男。
第五次,她要面对白龙和父母等待她救的事实。钱婆婆说帮不了白龙,她便立刻告辞回去,完全不留恋所处之地的安全温暖。
第六次,她要回家,坦然松开了白龙的手,跌跌撞撞地小跑着越过了草原。在与父母汇合后,进入隧道前,她停住了。我吸了一口气憋着,看着来自草原徐徐的风轻抚她的发梢,紧张地等着她的决定。终于,她还是没有回头,穿越了隧道,回到了人类世界。
这六次拒绝,都是因为千寻知道自己要什么,而对多余的诱惑,统统选择拒绝。始终知道自己要什么,有节制地索取和拒绝,是多么可贵的品质啊!而这,不就是我们常说的“不忘初心”么?这一个懵懂善良的小女孩,经历了恐惧、无助、疑惑、苦累,最终因目标清晰和不畏艰难而蜕变成一个有勇气、有担当、有众人相助的挑战者,赢了汤婆婆的赌约,解救父母回到了原本的世界,不就是我们常说的“方得始终”么!
她不再是她,她依然是她。
希望你我,都可以如她一般,不耽于苟且,不溺于欲望,不沦于算计,不忘初心,方得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