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过后,突然收到一条微信“姐姐,你好,最近忙吗?”
是工作时无意之中结识的一个小伙伴发来的,平时也没多少往来。
此时她试探性的问候,让我微微有些奇怪。出于礼貌,我还是回复了,“你好,有事吗?”
其实她也没什么事儿,尬聊了一会儿,我找个借口,直接开溜,匆匆结束了这场莫名其妙的对话。
放下手机后,又觉得仿佛哪里不对,神经大条,粗心大意的我突然想起,这个八零后妹妹好像还是单身,话里话外总带着一丝“无家可归”的凄凉,走到哪里,哪里就是家,到处都可以当家,又强烈感觉到自己没有一个真正的家。
实际上,这个妹妹相当出色,外形姣美,事业有成,工作能力很强,一家幼儿园在她的管理下名声鹊起,生源不断,生机勃勃。
自己经济独立,有车有房,怎么看也不像是因为被逼婚而苦恼的人。
这个世界为什么就不能对单身的人再多一点理解与包容呢?
人家自己的婚姻大事,自己做主,为什么好多人总要对大龄未婚的指手画脚,操不完的心,不累的慌吗?
从女明星到普通老百姓,一旦过了众人眼中的适婚年龄,成为所谓的“大龄剩女”,不管你在事业上有多成功,总要被别人“多情怜悯”的目光所笼罩,这还算好的,更有甚者,背后嘲笑也就罢了,还有以此吵架进行人身攻击的,最后闹到警察局才算拉倒。
这都2020年了,咸吃萝卜淡操心的人怎么还是那么多?有那么旺盛的精力,把自家的事管管多好!
为什么好多人对一个女性最成功的定义就是要求她做一个贤妻良母,成为一个对家庭无私奉献,站在男人背后的女人?
如果结婚就意味着要成为这样一种角色,完全丧失自我,也难怪那么多优秀的女性宁可单身,也不愿轻易走入婚姻这个围城了。
还有那些可怕的“巨婴男”,结婚好像就是需要多一个妈伺候他,他也不想想,谁又能接受进入婚姻后,突然发现没有得到一个共担风雨的伴侣,反而蹦出个“不能自理”的儿子来,试问,面对这种“巨变”,哪个好女孩不被吓跑?
也特别想劝劝那些以爱之名,苦苦催婚、逼婚的父母们,都说父母之爱,最是伟大无私,为何一到儿女婚事上就执拗了起来呢?
“儿孙自有儿孙福”,放下焦虑,放下执着,让孩子按自己的节奏去生活,相信自己的孩子已经是个成年人了,他们能够对自己的未来负责。您二老不再一脸的“苦大仇深”,孩子心里也轻松好受些,不是吗?
如果家庭成为一个束缚灵魂,令人窒息的囚笼,孩子成家何用?
从一个笼子跳到另一个笼子?他们又不是受虐狂,父母这样做只能是帮倒忙,与自己的所思所想愈行愈远,实在是划不来,绝对不是上佳之选。
当然,我们做儿女的在尊重理解父母的同时,更应该积极与父母沟通,让父母看到你就算暂时单身,一样活得快乐充实,说到底,父母只是担心你单身不懂得照顾自己,你自信强大了,父母自然少些忧虑。
小时候听《我想有个家》这首歌,年幼无知的我,还以为唱的是孤儿心心念念对家的渴望。
人到中年才明白,许多人寻寻觅觅,实际上是在不断寻找心灵的归宿。
人人渴望的家,它应该是我们身心完全放松的温馨港湾,在这里,我们休憩,疗伤,得到家人的抚慰,互相理解,互相包容,互相温暖,互相支持,停泊之后再出发,我们才会走得更远,更安心。
愿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