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的概念提的不错,只有能给予的人才是有生命力的人,给予你的知识,给予你的精力。
这2本书对于我的生活,有什么可借鉴的点呢?
第一,自由,自由意味着也要承受着选择带来的很多的痛苦,也这种痛苦你无法抱怨,只能你自己来承担,而很多人就是因为被这种痛苦吓到,从而不敢或者不熟悉这种自由,就像我这种从学校出来走出社会的人就很大的被这种自由(或者是有舍有得的选择)而吓到,它的成本或者包含的痛苦之大,也让我无法承受,在没有享受到太多它的好处之外;
所以很多人拱手让出自己的权利或者选择权,所以我也是这样子的想法,想着去将自己的生命的选择权交还回去;
第二,解决问题是人生成熟的唯一途径,除此之外,再无任何的办法,或者说让心智和精神层面更加的丰富。
第三,生活观(或者说人格这种东西)这个地图需要不断的去更新,更新的时候会很痛苦,但是跟不上时代和先进性的地图将使你走很多弯路,而更新的方法:多去接触这个世界,挑战,解决问题。
第四,也是我最困惑的点,书中提到人生的目标在于追求心灵的发展,不是追求人生痛苦最小化和人生快乐最大化。而且有一个一直我理解错的理论:追求心灵的发展,拓展心灵的宽度和深度,在一方面,确实可以让生活发现和创造更多的美和爱,感受到更多的快乐,避免很多低级的痛苦;但在另一方面,因为你的心灵更加发展,你又能在常人难以发现的点发现很多痛苦,而伟人最大的特点是特别能承担痛苦,感受更大的痛苦但却不能影响他的准确决策;
那么延伸出来的一个问题,人生的目标在于追求心灵的发展(心智成熟),这是为什么呢?
书中给出的答案是:拒绝成熟,拒绝痛苦,拒绝承担,其实就是在不敢直面人生,在逃避人生,这是一种心灵疾病。
另一个角度回答是:人生的目标为什么要追求心智的进步呢?为什么要做出这么大的努力和抵抗这么多痛苦呢?因为出于对自己的自尊自爱,因为对他人的爱,因为对社会或人类的爱;
我是缺乏这些爱,特别是自爱;
自爱我的理解是:学会包容自己,学会对待自己,学会尊重自己;尊重自己的欲望,认识自己的价值;
自爱以后的做法:
多些讨好自己,多些尊重自己的欲望,多些对自己的包容而不是苛刻;
培养对这个社会的爱:
多些捐款,多些帮助陌生人,多些通过各种软件去发挥自己的长处帮助他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去启发别人;(写知乎,写APP的点评,写购物的体验帮助别人)
有2种的常见的精神病患,一种是人格失调症,一种是精神官能症。都是对于承担责任的误解。
特别是人格失调症,我觉得我就有初级的症状,将较多东西都归纳到是社会的、环境的过失。实际上环境和社会如何,对于你个人的生活来说,还是可以做出改变或者努力去改善的,关键是你是否认清并承担起自己要对自己的大部分的人生负责,而不是将人生拱手交给社会或者环境。
两本书都提到自律,二者对于自律的目的是:解决问题《少有》,实践爱,成为大师的方法《爱》;自律的基本的步骤或者原则:
《少有》:
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追求事实,保持平衡,
《爱的艺术》:
有纪律,精神集中专注(保持清醒),有耐心,要有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