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人】钅一司
【打卡始于】2023年12月03日
【日精进打卡第12天】2023年12月14日
【今日读书】自然地理学
【作者】伍光和
【用时】20分
【读书摘抄】
二、沼泽
(一)沼泽的成因
通常把较平坦或稍低洼而过度湿润的地面称为沼泽。沼泽中生长各种喜湿植物,并有泥炭层。在沼泽物质中,水占85%~95%,干物质(主要是泥炭)只占5%~10%。水分条件是沼泽形成的首要因素。只有过多的水分才能引起喜湿植物侵入,导致土壤通气状况恶化并在生物作用下形成泥炭层。
沼泽形成过程基本上有两种情况,即水体沼泽化和陆地沼泽化。
1. 水体沼泽化
沿湖岸水生植物或漂浮植毡向湖中央生长,使全湖布满植物,大量有机物质堆积于湖底,形成泥炭,湖渐变浅,最后形成沼泽。低洼平原的河流沿岸沼泽化过程与此相似。当河水不深、流速也不大时,水生植物从岸边生长,造成泥炭堆积,最终导致河流沿岸沼泽化。这些都属于水体沼泽化。
2. 陆地沼泽化
陆地沼泽化表现为多种形式,但基本形式是森林沼泽化和草甸沼泽化两种。在过湿区域的森林砍伐迹地或火烧迹地上,草本植物大量繁殖,一方面阻碍木本植物生长,另一方面又成为苔藓植物的温床,最后形成苔藓沼泽,这是森林沼泽化。地表长期处于过湿状态,特别是河水泛滥及邻近水体沼泽化的影响,使潜水位升高或地下水出露造成草的过度湿润,以致低洼处水分积聚,土壤中形成厌氧环境,死亡有机质在厌氧菌作用下,缓慢分解而形成泥炭层,这是草甸沼泽化。此外,海滨高低潮位间反复被海水淹没的平坦海岸带,也可形成沼泽;高山或高原多年冻土区的古夷平面、宽广河流阶地、甚至平坦分水岭上,冻土层阻碍地表水下渗,即使降水量并不丰富,地表仍能处于过湿状态,形成沼泽。
(二)沼泽水文特征
沼泽一般排水不畅,加以植物丛生,故沼泽水的运动十分缓慢。沼泽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是降水、融雪水和地下水。蒸发是沼泽水的主要损耗方式。沼泽中的泥炭层毛管发育良好,可使数米深的地下水上升至地表,而泥炭层吸热能力强,有利于蒸发的进行,所以沼泽的蒸发比较强烈,蒸发量大于自由水面。
泥炭中的水流动很缓慢。据计算,在分解程度很低的泥炭层的最上部,水的流速每日只有2~3m。
苔藓沼泽中的潜水面多是中间凸起,周围逐渐低落,潜水位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春季融雪和秋季气温下降时,形成两个高水位。夏季气温高、蒸发强和冬季缺乏地表水补给,又形成两个最低水位。
径流极小是沼泽水文的又一特征。径流量只及蒸发量的1/3。已有的少量观测数据表明,每公顷沼泽的年平均径流模数只有 0.020~0.055 L/S,最大的也只有2.5L/S,可见沼泽对河流的补给作用比较微弱。
关于沼泽对河川径流的影响,有许多相互矛盾的说法。有的认为流域沼泽率达20%~30%时,河流的正常径流可减少10%~15%;有的则认为情况正好相反,径流随沼泽率的增加而增加;还有一种意见认为沼泽对年径流没有多少影响。但可以肯定,沼泽对水分的滞蓄可缓解洪峰:而对河流缓慢和微弱的补给毕竟是对河流水量的调节。沼泽一般排水不畅,加以植物丛生,故沼泽水的运动十分缓慢。沼泽的蒸发比较强烈,蒸发量大于自由水面。径流特别小。沼泽对水分的滞蓄可调节径流。
(三)沼泽的分类
目前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沼泽分类系统。P.N,阿波林认为,所有沼泽都处于一个统一发育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但除了寒温带泰加林地带的沼泽以外,这一观点运用于其他地区都不适当。C.H.丘列姆诺夫以沼泽的补给和水分状况均与其所处地貌部位相关依据,划分出海滨沼泽、湖滨沼泽等类型,也未能反映沼泽作为自然综合体的全部特征。尽管如此,目前地貌分类法和综合分类法仍得到广泛应用。
地貌分类法是以沼泽形成地的地貌条件和沼泽分布的地貌部位为依据的。
这种分类部分地反映了沼泽体表面的形状。沼泽综合分类法最近半个多世纪以来为北欧诸国和俄国所采用。其特点是通过对沼泽不同发展阶段的研究,确定各阶段的变化顺序,注意沼泽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
我国沼泽研究者在对若尔盖沼泽分类时,按照综合分类的原则,采用了三个主要特征作为依据:一是沼泽体发育过程的形式与阶段;二是沼泽体所处的地貌类型及水分养分状况。三是植被及其在沼泽发育过程中的分布规律。按照第一个特征划分出沼泽类型,可分为高位型、低位型;按照第二特征划分亚型,例如湖滨注地沼泽亚型、阶地沼泽亚型、闭流宽谷沼泽亚型;按照第三个特征划分沼泽体,例如睡菜-苔草沼泽、蒿草—木里苔草沼泽。低位沼泽是沼泽发展的初级阶段。沼泽初形成时,土壤中的矿物营养物质还比较丰富,沼泽表面平坦或呈浅凹状,主要生长富营养苔草植被,这就是低位沼泽。随着泥炭的堆积,土壤中的矿物营养愈来愈少,富营养植物逐渐死亡。沼泽中心得不到从四周流来的含矿物营养水,最先出现寡营养植物。因为残体分解慢,中心区逐渐向上隆起,这样就形成了高位沼泽。高位沼泽代表沼泽发展的寡营养阶段。此后,沼泽中可能出现草植物,从而经历由湿到干的演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