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解】本证由脾虚痰湿,虚风内动所致,方中半夏、橘皮、白茯苓、泽泻、苍术、炒曲、大麦蘖面消痰湿、和脾胃,天麻熄风,人参、白术、干姜、黄芪补脾益气,黄柏清湿热。
【来源】《脾胃论》卷下,《兰室秘藏》卷中头痛门。《兰室秘藏》又名白术半夏天麻汤。
【组成】黄柏二分 干姜三分 天麻 苍术 白茯苓 黄芪 泽泻 人参以上各五分 白术 炒曲以上各一钱 半夏汤洗七次 大麦蘖面橘皮以上各一钱五分
【用法】上件咬咀。每服半两,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带热服,食前。
【功效】健脾益气,熄风化痰
【主治】痰厥头痛、眩晕。烦躁,胸中不利,大便不通,吐逆,食不能停,痰唾稠黏,涌出不止,眼黑头旋,恶心烦闷,气短促上喘无力,不欲言。心神颠倒,兀兀不止,目不敢开,如在风云中。头苦痛如裂,身重如山,四肢厥冷,不得安卧。
【方解】本证由脾虚痰湿,虚风内动所致,方中半夏、橘皮、白茯苓、泽泻、苍术、炒曲、大麦蘖面消痰湿、和脾胃,天麻熄风,人参、白术、干姜、黄芪补脾益气,黄柏清湿热。
【验案精选】
1.更年期综合征 崔某,女,49岁,农民。1994年4月初来诊。患者半年前就诊于某医院,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平时常夜眠不好,易汗出,心悸时烦躁,近来又出现嗜睡,睡醒后头晕痛,乏力,纳呆,多方医治效不佳。
诊见患者体形丰腴,精神尚可,脉虚弦稍劲,舌红润,苔根中部薄白腻。
初予养血平肝宁神法,改用健脾祛湿,平肝调中法。
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处方:半夏12g,白术12g,天麻9g,泽泻2g,茯苓15g,黄芪20g,太子参12g,陈皮12g,干姜4g,黄柏8g,丹参20g,酸枣仁20g,白芍12g,麦芽12g,甘草6g。患者服上药3剂后,嗜睡好转,眩晕办轻,饮食较前增多,身体较前有力。续服上方5剂,症状基本消失。
2.高血压 邓某,女,58岁,干部。因眩晕,头晕痛,纳呆,乏力,易汗出等。
于1993年3月4日来诊。患者自述血压忽高忽低,高时达25/14kPa(187/105mmHg),服用降压药有时突然下降14/9kPa(105/67mmHg)。自觉精神紧张,曾用西药治疗1月余,症状不减,反而愈来愈重。
来诊时走路困难,乏力,时眩晕欲仆,脉虚细略弦,苔薄白腻,舌质黯红而润。
辨证为中虚湿滞,痰气逆上,虚风欲动。
治拟健脾祛湿平肝和中为主。
处方:半夏12g,白术12g,天麻9g,黄芪15g,太子参12g,泽泻12g,茯苓 15g,陈皮12g,干姜5g,黄柏9g,钩藤15g,麦芽15g,甘草6g。
嘱服4剂,症状明显好转,已不觉眩晕,饮食较前增多,几天来血压一直稳定。继服上方5剂病愈。
3.胃溃疡 戴某某,女,42 岁,农民,因胃脘疼痛18年而于2002年4月8日就诊。
患者从1984 年冬开始出现胃脘疼痛,恶心呕吐,嗳气嘈杂。经电子胃镜检查,确诊为胃大弯溃疡。经治疗无好转。
体质逐年减弱,不能胜任一般体力劳动。
现症:上腹胞胀,疼痛,拒按,食欲差,进食后尤甚,恶心,嗳气,吐清水,肢冷,神疲乏力,大便溏,消瘦,舌质淡胖有齿印、苔白腻,脉沉细滑。
诊断:胃溃疡。中医诊断:胃脘痛。治则:温脾益气,燥湿化痰,和胃止痛。
方用李氏半夏白术天麻汤。
处方:姜半夏15g,白术20g陈皮10g,苍术 15g,党参15g,茯苓 15g,泽泻10g,黄芪9g,干姜6g,麦芽20g,神曲6g,莱菔子15g,厚朴10g。每日1剂,水煎服。连服7剂。
4月15日二诊:上方服7剂后,诸症大减,食欲好转,疼痛显著减轻,药已中病效不更方。续服原方15剂。
5月1日三诊:服上药后诸症消失,为巩固疗效续服10剂。5月11日四诊:精神状态良好,体健,经胃镜复查溃疡消失。病愈停药。后随访3年未复发,能胜任体力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