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熊老师认为,任何的改变都需要刻意练习。
家长需要从行为训练开始,慢慢的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行为是思维的载体,当你刻意训练之后,你的行为习惯发生改变,你的整个思维就会发生变化。
编辑&版面:社长图片来源:受访人
“曾经的我在带孩子的时候,会忽而坚定,忽而和善,如果他们触犯到我的“底线”的时候,我会严厉的告诉他们说这件事情不可以,并要孩子为此付出代价;而日常,我又希望自己是一个和善的妈妈,于是没有界限的去满足他们,因此,孩子们也在我的摇摆中,没有稳定的行为表现,我们发生过激烈的冲突。这时我察觉到一定是我的养育方式出了问题。于是我走进课堂,开始了自我成长,并将所学在育儿中加以实践,我欣喜地看到,当我的管教方式发生改变后,孩子们更愿意合作,更好沟通,并且更有意愿成为更好的自己,我也享受到了更多育儿的乐趣。”
作为两个男孩的妈妈,熊熊老师曾经在平安集团工作了13年,是一位工作经验丰富的中层管理者。在为养育两个孩子放下忙碌的工作后,转身投入到家庭教育领域。这是她最喜欢、最有能力也最有价值感的工作。她的家人和朋友都不遗余力的支持她将家庭教育的理念和方法分享给更多的人。
她说,她是一位专业、温暖、有力量的家庭教育分享者。
以下内容以熊熊老师第一人称进行表述。
孩子的问题就是家长的问题,育儿先育己,这是我最深的感受。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在小的时候会形成很多核心信念,在我们的潜意识里不被意识到,而它就在悄悄地操控我们的人生。有时候成人的一些行为,其实是一些小时候没有解决的事件在发挥作用。
例如特别典型的“情绪问题”,很多家长包括我自己也会有情绪的困扰,“为什么我在某个点就是控制不住情绪?为什么我会有那么多委屈?”其实很多时候这些情绪都跟我们自己的童年经历有关。有句话叫“成人无委屈”,如果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还经常觉得委屈,可能就是我们自己内心有很多东西需要去处理。
而在亲子关系中,你和孩子之间的互动,就会直接投射出你可能曾经经历过的一些事情。“亲密关系”和“亲子关系”就是一面镜子,可以映照出自己真实的样子。
如果为人父母不做自我觉察、自我成长,只是想用工具和方法控制孩子,那就会被自己潜意识控制,问题就会不断地出现。
02改变是需要刻意练习的
家长需要从行为训练开始,慢慢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行为是思维的载体,你的行为习惯发生改变,你的整个思想就会发生变化。
回忆小时候,当你看到有大哥哥大姐姐在骑自行车的时候,当时你可能也很想爬上去骑一下,结果你骑上去就摔倒了,这个时候你是“无意识不能”,就是“没有意识到自己不能”;
当你摔倒了之后,你进入到“有意识不能”就是“我知道我不行”阶段;
然后你开始去学习,当你学会的时候,就进入“有意识能”阶段,但你必须时刻提醒自己要如何去做,我要刻意的去做这件事情;
然后,你就继续不断练习,最后进入到“无意识能”阶段。到这个阶段你想都不用想,骑上车就走了,人车合一,行云流水。
所有学习的过程都要经历这4个阶段。
有些父母在改变的时候缺乏动力,这说明我们需要去疗愈内在,因此我有一门课叫“鼓励咨询”,这门课就是帮助成年人去疗愈自己的内在,去看到自己在潜意识中曾经做出的决定,然后带着勇气去觉察、接纳,去改变。
鼓励咨询可以告诉你:外面没有其他人,亲爱的,只有你自己,你先做好自己的那一部分,疗愈好自己的内心,你强大了,自然就会带动你周围的气场。
03“和善而坚定”的养育方式
那为什么父母的方式用在我们自己的孩子身上会出现这么多问题?因为整个中国的社会环境在40年的时间里发生了巨变。
首先,中国曾是一个几千年的农业社会,最典型的学习方式就是经验传承,我是你师傅,你要从我这学,就要当我的学徒,你必须要具备一个核心品质,就是服从。但是,现在的学习方式和知识获取途径多元化,没有绝对的、唯一的权威,现在的社会更期待有个性的表达。
第二,我们的物质条件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以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看,实现了安全与温饱的人们更多的要求获得尊重和自我实现。
第三,孩子们的成长环境变了。以前我们有非常亲密的同伴关系,我们一起游戏,在同伴关系中学习怎么沟通,怎么面对挑战和挫折,而且我们会做家务,这些都能帮助我们进行自我疗愈,而现在的孩子太缺乏同伴关系,生活中父母包办,假期就去各种兴趣班补习班,孩子缺乏社会交往,缺少社会情感教育,缺少与世界的连接。
因此,我们需要:
1让孩子跟世界发生联系
人与社会世界的联系是:中间是“我”,外面一圈是“我的”,“我的”这些东西是保护我的盔甲,比如我们作为成人来讲,我会有“我的工作”、“我的车子”、“我的房子”、“我的孩子”、“我的很多东西”都是我的牵挂。
所以我们养育孩子的目的是要让孩子跟世界建立联系,让孩子有能力感,就是“自我效能感”,如果你一直都在代替和控制孩子做事情,他没有任何能力感。2看见孩子
每个假期我跟儿子们在一起,都是很享受的一件事,我们会一起讨论我们的计划,达成并落实约定,互相尊重的解决问题,而很多家长会觉得孩子调皮,很难搞,一到假期就头痛,问题的关键点在于你是否能够看到他们的感受并向他们传达出:我看到你了,我理解并接纳你,我知道你现在怎么样了的信息,这样的话,他们就知道自己被妈妈关注到了,自己是安全且有价值的,更愿意合作。其实所有人都希望被他人看到,大人也一样。
父母有共情、接纳孩子的能力,孩子自然就会有合作的意愿。我们不是要养育“乖”孩子,而是要养育有合作能力的孩子。
3和善而坚定 和善是尊重孩子,坚定是尊重自己和客观情形。这是养育孩子的基石。
和善就是爱与接纳,我们为孩子们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回应,是需要且重要的,这会成为孩子探索世界时坚强的后盾。在安全养育的循环圈中,我们是孩子的安稳港湾,他会一次次的探索世界然后再一次次的回到我们身边确认爱与安全。当他确信时,他就会拓展自己探索世界的范围。但与此同时,你不需要死死地抓住,而是要学会慢慢地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走向更大的世界。比如尊重他有自己的想法和选择,不去过度地参与和控制他的亲密关系等等。
坚定就是教会孩子自律、有界限,尊重他人、尊重环境,合理的、有建设性的使用自己的能力,贡献他人及社区。
例如看到孩子不写作业,家长的第一个反应是“你为什么还不写作业?!”但如果我们要想破解孩子的行为,首先你要问问自己这个时候你的感受是什么?
有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叫做不一致的表达,许多成年人会出现不一致的表达,比如说他内心已经非常愤怒了,但是他会表现出没事,并且去做合理化的解释。有些家长过来做咨询的时候,我会让她打开自己的内心去感受一下,因为如果你没有不舒服的感觉的话,你应该不会来找我,但她在描述件事情的时候,反而会笑着说自己没感觉。再比如说在朋友圈里你会看到有些妈妈,明明她在用图片或者视频的方式在记录孩子的一些严重挑战性的行为,最后附的表情却是一个微笑,所以其实她不能够去感知自己的内心,同样,她也不能感知自己的孩子。
当你屏蔽你的内心的时候,怎么可能去跟孩子建立连接呢?“感”字底下是个“心”,用心去感觉对方。如果你感受到我在用心体会你,你就真的愿意向我敞开内心。
最常见的家长不用心感受孩子的行为就是控制。“你不能这样!你必须得听我的!”。每个人都有攻击性,但是如果家长没有看见孩子这份攻击性中正向的东西,而是去打压孩子,孩子的攻击性被压制了,没有被看见,于是TA要么是向内攻击,要么就会向外攻击。怎么把孩子攻击性转化为正向的东西,让TA变得勤奋,积极向上,觉得自己有能力,这个是我们需要去做的。
当我们能够在孩子的行为中感受到自己和孩子的感受,并接纳孩子,鼓励孩子,给予有限制的选择,孩子的攻击性就会转化为积极的能量,我们所看到的错误行为就会发生转化。
05顾问的服务及工作的定义是“助人自助”
我们顾问的服务模式,它的意义在于帮助父母们去重新认识她提出来的问题,去进行觉察,如果你愿意选择成长的话,我会陪着你们壹起成长,因为改变是个过程,没有终点。
我对这份工作的定义叫做“助人自助”,这份工作不仅可以解决自身的问题,养育好自己的孩子,还能分享成长,让更多人获益,这是助人自助的事情。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