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无物永驻
最近挑选电影时总是倾向于选择传记人物类的。可能因为现在正处于稍有能力去构造自己未来生活轮廓的时期,所以对世界上各种活法格外着迷。按照热门作家王潇的说法,现在我正处于大量搜集生活样本的阶段。当还没有足够能力环游世界时,书籍、电影、讲座或许就是我们搜集活法的途径。
当我在豆瓣上搜到这部评分高达8.7的纪录片时,着实眼前一亮。因为这部纪录片的主角薇薇安.迈尔,主职保姆,副业却是一名才华横溢的街头摄影师。当这两个标签出现在一起时,就算没看电影,都已经让人浮想联翩,觉得肯定会碰撞出十分有趣的故事。
薇薇安的人生与著名画家梵高的一生有些类似:生前默默无闻,穷困潦倒,直至死后才闻名于世。然而,和梵高怀才不遇的遭遇略有不同的是,薇薇安有趣的点在于她压根就没有打算让大家知道她是一个可能“还不错”的街头摄影师,她毕生都在竭尽全力用“保姆”这个微不足道的身份将自己隐藏起来。她故意拼错自己的姓名、讲着蹩脚的口音,还声称自己的真实身份是“间谍”。她把自己大批量的作品藏在一个个皮箱当中,生前甚至没有和任何人探讨过自己的摄影作品。薇薇安的日常生活和其他保姆并无区别,清洗地板、准备三餐、照看孩子……然而,看似卑微的保姆身份下却有着洞察人性的智慧。
将此洞察人性的智慧挖掘出来的,是一位叫做约翰·马鲁夫的芝加哥历史学家。他在一场拍卖会上花费400美元买了一大箱资料,这里面,正是后来引得世界轰动的近2万张胶片。
因此,整部影片都是以约翰·马鲁夫的视角,记录了他发现薇薇安作品的契机、决定将作品公之于众时的困难及勇气,以及后续整理薇薇安作品时挖掘出的故事。约翰通过采访著名摄影师、艺术家,及与薇薇安交往过的雇主、邻居、店员……将隐藏在历史中的薇薇安一点点拼凑出来,将一个有血有肉、感情充沛的天才摄影师展现在我们面前。
薇薇安的雇主说:这位女子真的很神秘,她总是把自己锁在三楼的阁楼上,不希望我们去打扰。
美国著名摄影师Joel Meyerowitz评价薇薇安:我对这些作品的第一印象,是惊喜降临的感觉。一个无名之辈,带着他上乘的作品横空出世,像是慧眼。有悟性,悟透人性;理解摄影,读懂街头,此种绝非常事。我看过数千张照片,日复一日,但它们绝大多数都很普通。薇薇安的作品却透着对人类的理解,还有温暖,还有戏谑,我觉得这就是真正的摄影师。
影片中探讨到,薇薇安如此隐秘的性格有可能是和她童年时很糟糕的经历有关,例如暴力袭击、性骚扰,这可能也形成了薇薇安性格中阴暗的一面。她会特别关注及搜集有关“暴力”“侵犯”“谋杀”等刑事案件,并喃喃自语,对这些黑暗事件评头论足,甚至在照顾孩子时强迫喂他们吃饭,把孩子丢在街头。另外,薇薇安在现实生活中对“男性”十分抵触,她厌恶与男性交流触碰,遇到男性会害怕地往后躲闪,甚至在一次拍摄中将好心帮助他的男人打成了脑震荡。
在当时男权主义盛行的社会风气中,薇薇安作为一位女性,一位身份低贱的保姆,拥有极其可怜的权利及尊重。然而,身为街头摄影师的薇薇安是自由的,高傲的。她手拿柯达布朗尼盒式相机行走街头,不需要经过任何人同意,以旁观者的姿态定格下每一瞬的世界。这是“摄影师”给予薇薇安及其可贵的特殊权利。薇薇安的高傲性格还能从她的自拍中反映出来。照片中的薇薇安总是高昂着头,表情冷酷,眼神坚毅有力,好似在藐视世界的一切。
然而,不得不承认卸下保姆身份的薇薇安是一名“专业”的街头摄影师,摄影也许是她和世界最舒服、最平等的沟通方式。她的每张照片都是一个精彩的故事,折射着复杂的人性。她还原了每张面孔最鲜活、最真实的状态。每张照片都能够最大化地唤起我们的情感,调动我们的感官,使我们沉浸在照片所营造的氛围当中。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薇薇安的照片大多都围绕生活中阴暗、残忍的主题,例如街边的流浪汉、伤心大哭的孩童......对社会中阴暗面的捕捉也反映出薇薇安人生经历的复杂性。或许只有看透生活的人,才能以一种坦然的心态去面对世间无常吧。
其实无论是何种艺术形式,其价值都在于反映人性,例如嫉妒、哀伤、喜悦…… 越是复杂的人性,越具魅力。越具魅力的作品,越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因为时间在流逝,人性永不变。这也是为什么就算薇薇安迈尔生前极力隐藏自己,但当她的作品公之于众时,还是可以与现时代的我们产生共鸣。
薇薇安“保姆”和“杰出摄影师”的双重身份给了我很大的冲击与思考。职位、身份、地位或许只是我们身而为人的其中一个标签,我们不应该被某个标签限定住人生的可能性。然而, 现代社会中大部分人都好似一群候鸟般过着“集体”生活。小时候我总觉得作为一名学生,那我就需要专注学业,考上一所好的大学,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因为这是父母给我安排的道路,这是大部分人“所谓”的好选择。但这只是别人强加给我的选择,这不一定是我自己的选择呀!就算是一名学生,也有权利去尝试不同的领域,例如当一名作家、当一名模特或者成为一名业余摄影师。
很多时候其实是我们的身份禁锢住了自己,我们不敢脱离原有的身份画像去尝试,因为我们总是倾向于选择舒适而不是探索。然而,当我们冲破局限时,会释放出无限能量。如果我们只将自己限制于千篇一律的框架中时,就永远都找不回那个“真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