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看过很多关于心理成长和育儿的书,很多书是经常反复阅读的,因为有时候读完的当下很有感悟,但是似乎过一阵又会重返原来的轨迹,只因潜意识拉我们拉的太牢,所以需要一次次复盘和反复觉知把自己引回已经意识到的正确的道路上。
昨天参加一个读书会,特别有感触的是关于接纳的部分:
有一个例子: 幼儿园有个小朋友近期状态有所变化:和别人发生矛盾要先极力撇清自己的责任,看到其他小朋友发生矛盾冲突,会立刻去指责,再想想,夫妻关系中,工作关系中,这种状态似乎很常见。这是不接纳的状态,不能接纳自己的错误,不能接纳别人的错误,两者的根源都是不接纳自己,而不接纳自己的根源是父母的不接纳和太多的评判。
孙瑞雪说: 接纳一个真实的存在,就是爱。在被我们称为“爱”的所有的爱中,这种爱是最博大、最真实、最深刻的爱。我觉得接纳自己是这一切的基础,以前为什么不接纳自己呢?因为害怕吧,接受到父母太多的评判以后,害怕自己的不好会让父母不爱自己。当我的孩子偎依在我的身边被哄睡了,小手放在我的身上,我看到小时候的我从没感受过父母温暖拥抱的失落感;当我的孩子向我撒娇,我看到我内在的小女孩从来没有撒过娇和对宠爱的渴望;当孩子某次事情没做好,我脱口而出的话让我内心震惊我不就是从小这样被指责的吗?我转换在做妈妈和内在的小女孩之间,我看到了我可以给孩子温暖,宠爱,支持,同时更看到了我缺失的这些不是因为我不够好,只是我那是处在我父母的模式轮回中,所以我开始接纳自己,觉察自己,修复自己,然后当我开始允许自己的小任性,允许自己的小自私,允许自己偶尔的惰性,允许自己的不完美,有一天就完全接纳了自己,无条件地爱自己,开始与自己和解,开始包容自己,之后,我发现一切豁然开朗,接纳自己之后就全然接纳孩子,接纳另一半,乃至接纳了万事万物,从此以全新的方式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
所以,不评判,只看见,如他所是,全然接纳,让生命像大河一样自然地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