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双十一大战马上就要到了,我和我的舍友们也成为了抢购热潮中的“竞争对手”,一边是令人咋舌的账单,一边是不得不用周末时间兼职来“贴补家用”。这可能是很多大学生的财务现状,但一年前的我可不是这样。
九月开学时帮同学卖了几天东西,咋舌与小学妹们的有钱,每每自嘲穷学姐,但是细想一下我们的大一生活也是如此:每餐必定带着一份饮料、超市里随手就拿、和学姐买东西从不还价。
是什么改变了我的财务状况?钱没有变少,可是却越来越不够花
是大学的第一次双十一!初入大学时,第一次自己支配这么多的金钱,花钱十分拘谨,在吃喝上倒是很舍得,但买东西和以前一样仔细斟酌。直到双十一,觉得什么都很合适,不管需不需要都买,而那一天我下了足足28个单!有必要的羽绒服,但也有我至今还没拆封的硫酸纸。
其实不正确的理财习惯在那之前已经养成,只不过借由双十一爆发出来了而已。
首先是没有储蓄计划:
其实爸妈给的生活费中有大的富裕空间,每月储蓄300块也足以维持我很好的生活。而这笔钱又应该首先划出,即先储蓄再消费,而非到月末再把花剩的余额存起来,否则到月末只能看到空空如也的账户了。
二是陷入“咖啡因子”效应的陷阱:
“咖啡因子”效应是指不经意的长期性小额消费,积累下来其实是很大一笔支出。六七块的奶茶、四五块的饮料、十几块的甜点,就是这些不经意的花费造成了本该盈余的账户被花的一干二净。
三是没有消费计划:
理财的目的不是压抑自己的欲望,所以如何聪明的买是很重要的技能。首先要学会先确定需求再去寻找商品,而不是看见这个东西不错那就买吧。即使偶然遇见了想买的商品,也要学会问问自己是否真的需要,或者干脆作为自己的项目奖励也不错。
四是不要太将就也不要太讲究:
便宜的东西大多质量上有所不足,我去年买了六件毛衣,均价一百,到手我妈妈就对质量咋舌挑刺,不是毛的,不保暖,也就只能穿个样子,更何况今年我走简约路线,去年的童趣毛衣已经不适合我了,现在只能如同鸡肋一样摆在衣橱里。
而太贵的品质之选又实在不是学生党能负担得起,今年我疯狂迷恋过一件羊绒毛衣,质量上佳又高级时髦,只是价格实在不美丽,我斟酌再三还是放弃了,不仅是这件商品不符合我的消费水平,更因为他的清洁保养实在不易。
感觉花重金投资品质好的衣服毕业后还能穿挺划算的?这可不是你买买买的理由,其实大学生实在没必要买太贵的衣服,因为以我们保养衣物的能力往往不能够让它在毕业时依旧完好光鲜。
所以购买物品更应该追求的是性价比,在自己消费范围内买最好的,比样子更重要的是面料的质量,一定一定不要追爆款!
最后是没有进行过投资:
很愧对我的专业,我就是学金融的,别说投资了,之前钱都没攒下。其实很多投资知识很浅显,投资方式也很多,折腾不了股票,我们可以投基金或是固定收益类啊,就像余额宝就是货币基金,而在支付宝里就可以买到其他的基金。
毕竟“财富自由”的定义是投资收入能够满足支出需要。所以投资不是我这种(准)专业人士的专属,更应该成为每个人都具备的技能。
嗯,下次想谈谈理财应该是拥有第一个十万后了吧,相信不远了,毕竟我昨晚梦到赚了750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