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
雅韵启智,吟诵人生
河 南 张志华
我有幸参与“早起的奇迹平台”举办的“论语”共读吟诵学习活动,虽初涉吟诵之境,未得精妙要义,但这颗向往吟诵的种子早已在我心间生根发芽,我毅然决定从明日起踏上精研吟诵的征程,探寻这传统文化瑰宝的幽深之美,开启属于自己的“吟诵人生”。
吟诵,这一传承数千年的独特文化形式,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在历史的演进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承载着深厚的文化价值。于国家蓬勃发展、民族奋力复兴的伟大时代浪潮中,吟诵传统的复兴被赋予了新的使命与期望。当全球面临经济与文化的交融与碰撞,文化凝聚力已成为民族立足世界之林的关键力量,吟诵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其传承与发展至关重要。
它绝非简单的诵读方式,而是通往道德修养与文化精神殿堂的幽径。在一吟一诵间,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诲与文化精髓,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添砖加瓦,助力和谐社会的营造,推动中国文化在新时代的伟大复兴。吟诵赋予汉语诗文鲜活的生命力,古典诗词文赋在其旋律中仿若穿越时空,与当下对话。它处于读与唱的美妙交融地带,既有诵读的抑扬顿挫,又具吟唱的婉转悠扬,每个人的吟诵曲调都是其对作品独特感悟的抒发,虽地域不同而曲调各异,但皆散发着古朴典雅的君子之风,成为国际文化舞台上中国文化独特魅力的闪耀名片。
遥看宝岛台湾,吟诵在教育体系中绵延传承,生生不息。日韩等国的吟诗社团蓬勃发展,社员数以百万计,他们钟情于汉诗吟诵,并频繁与我国开展文化交流,共赏吟诵之美。然而,令人痛心的是,吟诵这一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源性艺术形式,在大陆却几近凋零,面临失传之危。如今,仅存少数耋耄老者坚守着这最后的文化火种,若不抓紧抢救与传承,我们将痛失这珍贵的文化遗产,徒留历史的遗憾与文化的断痕。
值得欣慰的是,今日之中国已从往昔的文化迷茫中觉醒,政府与民众对传承本土文化的重要性有了深刻认知,吟诵亦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与青睐。尽管经典诵读活动在政府的大力倡导下蔚然成风,但多停留在朗诵层面,难以触及古典诗文的灵魂深处。而古诗新曲创作因对诗词格律、文意理解的欠缺,致使水平良莠不齐,难以担当传承经典之重任。此时,普通话新吟诵应运而生,以其规范性与适应性,有望成为传承经典文化的有力载体,让古老的诗文在现代社会中重新焕发光彩,再次融入人们的精神生活。
吟诵,从本质而言,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承载着知识传承与文化传播的使命。欲使吟诵传统得以延续与发展,关键在于使其回归教育体系,融入日常生活,从学前的启蒙教育到高等学府的专业研习,在各类涉及古代文化、文学、音乐的课程中引入吟诵元素,让吟诵的文化基因深深植入每一位学子的心田,方能使其在新时代绽放新的生机,发挥其传承文化、滋养心灵、陶冶情操的巨大价值。
于我而言,既已踏上这吟诵之路,便会坚定前行。同时,我亦倍加珍惜当下这难得的学习平台与志同道合的伙伴们。承蒙秋芬老师的引荐,得以加入这充满活力与热情的亲民组,与马洁组长、祁香老师以及众多心怀热爱、富有才情的伙伴们携手共进,在吟诵的世界里相互学习、彼此启迪,共同探索这古老艺术的无限可能。这一路的相遇相知,是缘分,更是前行的动力,我必将且行且珍惜,不负这美好时光。
展望未来,我满怀憧憬与期待,立志将吟诵融入生活的点滴,引入课堂的方寸之间,让生活的每一个瞬间都充满诗意的流淌,让每一堂课都弥漫着文化的芬芳。我愿以吟诵为笔,以生活为纸,书写属于自己的诗意人生篇章,在悠悠吟诵声中,传承文化根脉,启迪智慧心灵,让吟诵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照亮自己,也温暖他人,真正实现“雅韵启智,吟诵人生”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