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我而言,在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中,最喜欢的是北宋苏子苏东坡,喜欢他的乐观,喜欢他的文采,喜欢他的豁达,喜欢他的宽容,更重要的是喜欢他的真实,真性情!
我国古代的很多文人我感觉是很缺少一种温情和真实。也许是这些人幼年缺失了母亲的教育,而苏氏兄弟则不然,他们的母亲本身就是一位才女,从小就自己教两兄弟《汉书》等经典。正是有个好母亲,可以说苏轼的童年是完整的,与那些只在私塾开蒙的其他文人不同。
“文章千古事”,1057年20岁高中进士的苏东坡的策论有多好呢?好到主考官欧阳修以为是自己弟子的文章,不敢取为殿试第一名,怕避嫌而取第二。后欧阳修曾言“吾今为国朝取二宰相”。少年得意的苏轼估计不会料到他之后颠沛流离的一生。
“乌台诗案”如晴天霹雳,把苏轼贬到黄州为团练副使,苏东坡之号即来自这段时期,著名的“东坡肉”也是这段生活窘迫期所发明,当时上层社会是不吃猪肉的。“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也无风雨也无晴”逆境中的苏东坡更加叫人佩服。贬到岭南则有,“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做岭南人”。结果再被贬到崖州,率性狂生,盛唐遗风在宋代文人中只有苏东坡最是明显。
真性情是可以跨越时空的,王小波也如是。这个世界上,总有些人,一眼就可以看清生活的真相。“人的所有的痛苦都来自于对自己无能的愤怒”!喜欢王小波的原因是,认清真相后仍然热爱生活。喜欢他的直接,率真,如他在追求夫人李银河时的单刀直入,直接问“姑娘有没有对象,没有的话,你看我怎么样?”读到这一段时,说实话我是偷笑出声的,记得那时还是在大学宿舍,当时大一刚入学,书是张自牧的。(现在想来很有道理,从一个人的名字就可以看出家庭环境,“谦谦君子,卑以自牧”)还有王仕超,当时只觉投缘,至于后来的事,谁又能预料呢?
往事已矣,晨起有感,聊以记之。
己亥正月初六
记于新疆克拉玛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