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阅读《教师的使命》
《我的“三命论”》与《人的教育:生命,儿童,童年》
教育学其实就是人的关系学,在学校教育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其中最重要的关系。
在阅读这两章的时候,我其实一直在想着这样一个问题:作为教师,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在培养人的过程中,教师能收获什么?
老师培养学生的过程,是否就跟一个老农民种庄稼是一样的呢?
老农在耕种庄稼之前,他得先有规划吧。什么时间种什么,这必须要应时而作的。当然,老农可以选种子,选壮实的种子去育苗,然后通过他的劳作,让这苗越长越好,根深叶茂,该开花的时候开花,该结果的时候结果,最后老农开开心心的就可以去收获了。也有可能在耕种的过程当中遇到虫害,碰到干旱,自然的,有虫就捉虫,干旱就浇水,偶尔实在碰到年成不好,颗粒无收也不是没可能啊。
教师培养学生,遇到的未必个个都是好苗子,当种子不壮实的时候,有可能连芽都发不出来了,可是在原有的教育评价标准当中,似乎老师教的学生个个都必须要出彩,如果有哪个学生没能考好,直接一根大棒就会打下来了,“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当然,优秀的教师应该是遇到什么样的学生都可以“搞得掂”了。可优秀的教师不是天生的,也有一个成长的过程,从初阶教师到合格教师再到成熟教师,没有十年八年在一线的摸爬滚打,在不断学习、积淀,那是不可能的。若有出类拔萃者,遇到合适的机会,在这个过程当中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也不是没有。
如果一个老师竭尽全力在他30岁前后的时候,通过赛课获得大奖,或者通过教研取得一些突破,再或者他是在某一个领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带来的必定会是在荣誉、职称等方面的收获,但他取得的职称或职位跟他这个年龄段相比是拔高的话,人们往往会在前面用一个形容词“破格”(提拔、评定)。
当然,优秀的教师之所以优秀,一定是有他的理由。张老师说,“好老师有更好的过滤痛苦的能力;好老师总是更积极更乐观;好老师总是在过更规律的生活;好老师的精神总是会高度专注,他会以成全学生的成长作为自己最大的努力方向”。
有时我也在想,好老师是否一定就是成功者?好老师是否就是幸福的人呢?(未必)
我在中学当班主任的10多年时间里,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一些家长,他们是我的同行,从事着与我相同的工作,只是我们在不同的学校、学段,我知道他们也真是很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但是他们在自己孩子的教育方面确实有痛苦的经历,甚至是血的教训,我想他们就一定不会感到是幸福的。
当然,每一个社会人的身份是多重的,如何在不同的环境中确认自己真实的身份,做符合这个身份该做的事情,我想这应该是当老师的人该首先思考的,毕竟教育学是人的关系学。理清关系,认准目标,才能把事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