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伟人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从事实的广泛调查开始,然后分析总结出观点和建议,中国人特别擅长于这一整套的逻辑归纳法。
但是,当职场中人使用这种看似逻辑严密的方法来提案的时候,问题就来了,从对海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再到最后提出建议,整合出来的数十页的PPT让老板们看蒙了。整个方案的表现缺乏清晰陈述和指引,让人不明所以,观众们无法从数据顺利过渡到观点,这样,就更别提能让他们对方案给出支持的意见了。
那么如何改变这种模式呢?使用“结构性思维”或许能够有效改善这种状况,让提案更容易被接受和采纳。“结构性思维”的表现时首先是基于假设的建议,这个假设的建议与观众最关心的利益点密切相关,后面所有的陈述都是围绕这个核心建议开展的。麦克·费廖洛在《极简思考:来自世界顶尖咨询公司的高效工作法》中就详细了介绍这种“结构化思维”的工作方法。
麦克·费廖洛毕业于美国西点军校,曾经任职于麦肯锡咨询公司,后来也创办了自己的公司thoughtLEADERS(思想领袖),他的客户包括了谷歌、福特汽车、西门子电器、领英、惠普、雅培、亨氏等行业巨头。丰富的从业经历为《极简思考》一书提供许多优秀的案例,这本书其中一个可贵的地方在于,你在书中可以看到,解决问题的高手是怎样一步一步地得出一个详细的案例。
“结构化思维”到底新在什么地方
要给一个问题提出可靠的建议,传统的方法首先从调查开始,然后收集大量的数据,最后从数据中得出结论。在实践中,这个方法显得冗余低效,因为你得先处理海量的数据才能得出结论。
麦克·费廖洛恰是反其道而行之,他提出的“结构化思维”,首先强调的是考虑结论,然后再去证明或者推翻它。整个思维过程可以分为一系列严密的步骤,具体包括了定义问题、提出核心建议、建构框架、创建故事、讨论和打磨故事、选择重要事例、证明或推翻假设、整合信息、分享想法这九个步骤。
其实,这个思考过程和高中时候物理实验中,提出的从“假设”到“验证”的模式有某种相似之处,但麦克·费廖洛思维的新正在于他将解决问题的建议当成了一个不断迭代修正的过程。
也就是说从一开始提出建议的时候,他就相信这是一个不完整、不完美甚至还可能是一个不正确的建议,而且这个建议会在后续的整合分析中,不断得到修正、推翻,这就是《极简思考》的不同之处。
一个好的建议应该是怎样的?
既然“结构化思维”首先是基于一个建议,那么一个的好的建议应该是怎样的呢?
核心建议=假设+触动点
麦克·费廖洛认为,一个好的建议应该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明确假设的内容,就是要明确地告诉你的沟通对象你希望他们怎么做。
这里的建议内容应当是具体的,避免让人产生不同的误解。举个例子来说,比如“我们应该充分利用IT系统”。这个建议就不够明确了,什么才可以定义为“充分利用”呢?是要引进新的IT系统吗?还是说要转让IT系统的技术呢?所以,当你的对象听了这个建议后,就会产生疑惑。我们应该用更加精炼、简洁的语言来表达,比如说“我们应当对当前的IT系统进行技术升级。”,
第二部分是触动点,所谓的触动点就是利益相关者最关心的衡量标准或目标。
这个触动点常常是与你想要沟通的对象的切身利益密切相连的,比如对于市场总监来说,销售量、市场份额是否增加,就是撬动他们的触动点。因此,如果沟通对象是市场总监的话,核心建议就可以说:“我们应该进入意大利和德国,由此我们可以增加X百万美元的销售额。”
麦克·费廖洛也说了,如果你的沟通对象有几个触动点,那个你也可以在建议中放入不多于3个的触动点,比如:
“我们应该进入意大利和德国市场,因为由此我们可以增加X百万美元的销售额,Y百万美元的利润,Z%的市场份额。”
怎样去引导别人的思考---搭建框架
一个核心建议有了,接下来我们就要学会引导别人思考,搭建一个合适的框架。
什么是搭建框架呢?所谓的搭建框架就是要将想法和按照一定的逻辑分组、排列,尽可能地引导你的沟通对象得出你的结论,这个结论也就是上面所说的核心建议。麦克·费廖洛在《极简思考》中提出了两个基础性框架。
第一是层形结构。这个层形结构最下面的一层是背景介绍,然后是形势变化的介绍内容,最上面一层则是核心建议,这三层内容形成了一个金字塔结构。这个层形结构适合的沟通对象主要是一些缺乏背景知识和抵触你建议的人。
第二是列形结构。列形结构最上面的是核心建议,核心建议下面有多个分论点作为支撑,就像顶着一根大梁的几根巨柱,彼此分裂、平衡,这个框架结构比较适用于那些熟悉方案内容的人,比如你的直接领导或经常接触的利益相关人。
层型结构和列形结构是两个基本的结构,在实践中,这两个方案可能会根据实际需要互相嵌套,组合成一个新的框架结构,比如可以列形结构每一列的论点中嵌入一个层形结构。
征求意见优化方案
有了初步的建议和想法后,接下来你就要和你的方案的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征求他们的意见,逐步优化方案,这对于是否能够顺利取得他们的支持起到决定性作用。麦克·费廖洛针对征求意见提出了一些指导性原则:
这只是一个初步的方案。
到目前为止,方案仍然没有足够的数据支撑,你无法和别人大胆的推荐,但你可以告诉他这个想法正处于一个什么样的阶段,让他们给你一些反馈。
思考谁是利益相关者。
全面思考一下哪些人会影响你的工作,然后探求他们的想法。因为在提案的过程中,他们很可能不会直接反对你,但是他们很可能会从一些你没有考虑的角度向你提出,最终使得方案流产。
反馈可以改进你的内容。
当他人对你的想法给予新思路和新想法时,你应当以一个开放的态度去接受。
你有执笔权。
不能因为别人的建议就修改方案,你有接受和拒绝的选择权。
做完以上的步骤后,你的方案已经基本成型,接下来才是对你的核心建议进行分析,把分析放在这个环节也正是《极简思考》的高明之处,你需要用事实和分析来支持建议中的每一个要点。当然,在分析的过程中,你有可能发现你的建议是不准确的,甚至经过你的分析后,你会选择重新推翻这个建议。
但是没有关系,不断重复、筛选过滤的结构化思维最终会引导我们得出正确的建议。当我们选择的核心建议都被充足有效的证据所支持,那么最终的方案也就出来了。
从某种程度上说,麦克·费廖洛在《极简思考》中提出的思维方法颠覆我们固有认知,我们都习惯了埋头于海量的数据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线索,如果你想摒弃思维的枷锁,找到更高效率的工作方法,麦克·费廖洛的这本书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