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的简书突然活跃了起来,每天都有几条消息静静地待在那里等着我去查看。不是因为我又更了几篇文,而是源于我在一篇文章下的评论。
点开这些消息,却不让人兴奋。
简书原为大家自由创作的平台,无论对作者还是读者,都表现出极其宽容的态度:只要你写,便可发布;即便不写,所有出自他手的文章也可自由欣赏,自由评论。
不乏有些作者为了一己私利投机取巧,坐享其成,做了材料和文章的“搬运工”。一旦被有心的读者认定为抄袭,就会引来围观,受到圈内“正义人士”的多方责难。
抄袭者固然有错,可是铺天盖地的口诛笔伐甚至人身攻击,看起来却变了味儿。这恐怕搁谁身上都是难以承受的。
前几天看了一篇关于末代皇后婉蓉的文,感触颇深,遂在文下写了一个几百字的评论。近日收到简友接连不断的点赞,且作为被点赞最多的评论,一直居高不下。
经分析,不是我这条评论多么精彩,而是作者的这篇文突然变“火”,原因就是它被指为抄袭之作。
这些“裁判官”恨不得在每条评论下面都给评论者回复有关该作者抄袭的信息:
看看吧,这个作者的文章多数都是抄袭的,各种百科,照搬照抄,毫无新意,欺骗读者,有兴趣的去搜一下吧,我也是看了楼下的举报,出于好奇去搜一下,真是寒心,出乎意料!
他的朋友也加入到这场“战役”中:
那是我朋友,你把他拉黑了禁言了,反而问他,这个作者太恶心了!
作者抄袭!恶心,还拉黑举报他的人。
甚至还有人私信我,发来长篇的文字诉说他的委屈:举报该作者抄袭还被禁言,评论被删除,被拉黑……又附搜狗百科的相关链接为证。
作者并不是没有出来发声回应:
关于文章的说明,写的是历史人物,大的情节的确是翻很多资料写的,也有引用的几句原文。但是要是因为情节一样,就觉得是抄袭,的确是侮辱。所有的文章都是几个小时的原创……欢迎核实。
然而被激怒了的群众貌似并不领情,依然不罢休,一场正义的申辩几乎衍变成十足的人身攻击:
本来我只是评论一下,指出她文章的粗糙,并毫无新意,没有观点和立意,她却指责我并删除我的评论,同时禁言我,这证明了她的心虚;她禁言我以后,还假惺惺地叫我把链接发出来,这证明了她的虚伪;她的文章粗制滥造,个别改动,这证明了她的无知;她照抄照搬,词句不换,这证明了她的懒惰和投机取巧!
我当然是懒于点开那条链接查证的。原创也好,抄袭也罢,世道人心自有天证,相信简书平台也会做出相关回应。关键是这场充满火药味的斗争,到底暴露了什么?
国人仿佛最擅长的就是揭别人的短,可能平淡的生活需要一点刺激,需要从别人那里获得正义感。
曾经看过自由写作者周冲的《中国人为什么就如此热衷于捉奸》。当时白百何出轨事件刚被爆出,各种吃瓜群众按捺不住自己兴奋的心情,纷纷出来指责,一时间舆论竟热闹无比。
这样的事情毕竟不光彩,在此我也不妄加评论。可围观的群众并不满足于就事论事,他们乐忠于扒出当事人的黑历史,窥探着别人的隐私以满足一己私欲,嘴里还不停地骂骂咧咧。
周冲指出国人的弊病:似乎骂得越凶,自己的道德指数就越高。
当然指出作者抄袭和上述全民抓奸是两码事,但是细思恐极:我们是不是也在通过指责别人来寻求道德优越感?这恰好暴露了群众浮躁的情绪和厚重的戾气。
接连不断的唇枪舌战,似乎唯恐天下不乱。
你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揭露作者抄袭套作的事实,在百十条来自全国各地的简友的评论后面留下激昂的陈词,有人付之一瞥,本着自己的初心继续创作;也有人顺着呼声加入到这个“正义”的队伍,讨伐的声音越来越大。
简书中不乏理性的读者:“如果您想解决问题,最好是通过该有的程序来哟,不然如何以理服人……” “你应该把原文链接发出来,任何事情都需要证据。”
那条链接大概就是他们辛苦找来的证据。如果作者抄袭的事实被认定,只能说抄袭代表了简书的一种不良风气,而对作者的攻击则更甚之。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有句话让我感触很深:“每逢你想要批评任何人的时候,你就记住,这世上不是每一个人,都有你拥有的优势。”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古训。与其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指责别人,不如勤加思考,多读点书,多出点原创作品,是为“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文中所提简友,皆无心得罪。得饶人处且饶人,希望这件事不要再持续发酵,大家各自为安,一起过个好年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