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信息爆炸的时代,一个好的阅读习惯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快速了解信息,还可提高理解力。如何阅读变得至关重要,我将通过四期分享这本《如何阅读一本书》。”
01
认识阅读
“新时代的传播媒体是否真能增进我们对自己世界的理解?”
太多的资讯就如同太少的资讯一样,都是一种对理解力的阻碍。换句话说,现代的媒体正以压倒性的泛滥资讯阻碍我们的理解力。爆炸的信息通过精美的包装,让观众、听众和读者根本用不着自己做结论,而是直接将包装后的观点装进自己的脑海中,使得思想形同没有需要了。
因此,掌握阅读的主动性极为重要。听众和读者作为信息的接受者,在面对驳杂的信息必须掌握一定的技巧,才能知道他们要传达的是什么。
要知道自己阅读的目标:为获得咨询而读,还是为求理解而读。真的的阅读是不借助外力的帮助,你就是要读这本书。你什么都没有,只凭借内心的力量,一字一句的细读,慢慢提升自己,从只有模糊的概念到更清楚的理解为止。对于网络信息、报纸、杂志等信息我们轻易即可理解,完全不需要浪费时间,这些并不能提升我们的理解力。
指导型和自我发现型学习的差异。指导型是指通过借助他人帮助完成阅读,自我发现型是经由研究、调查或在无人指导的情况下,自己深思熟虑的一种学习过程。无论哪一种方式,只有真正学习到的人才是主动的学习者。
02
阅读的层次
第一个层次,基础阅读。能认识每个字,了解每个字的意思,了解这个句子在说什么。
第二个层次,检视阅读。在规定的时间内,抓出一本书的重点,特点在强调时间。
第三个层次,分析阅读。分析阅读是全盘的、完整的阅读,要读到这本书成为自己的完全咀嚼消化,以寻求理解。
第四个层次,主题阅读。也称比较阅读,是最复杂最系统的阅读,是通过阅读很多书,并列举出这些书之间的相关之处,提出一个所有的书都谈到的主题,并能一个完全没出现的主题进行分析。
03
检视阅读
检视阅读一: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
(1)先看书名页,然后如果有序就先看序。了解书的主题和类型,回想与之相关的书籍。
(2)研究目录页。对这本书的基本架构做概括性的理解。
(3)如果书中附有索引,也要先看。掌握书的大体脉络和内容。
(4)看出版社介绍。了解书中的主旨,判断是否有读下去的必要。
(5)挑选和主题相关的章节。挑选几个看起来和主题相关的篇章来看。
(6)打开书本,快速略读。寻找作者主要观点和思想。
检视阅读二:粗浅的阅读。
阅读规则:头一次面对一本难读的书的时候,从头到尾读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索。
阅读速度:按照读物的性质与复杂程度,而决定不同的阅读速度。对书中的不同部分采取不同的方式,在无关紧要的的间隙部分就速读,对于一些比较困难应慢慢阅读。
逗留与倒退:阅读时的“逗留”与“倒退”是影响阅读速度的关键,可通过“指针”法,将手指顺着一行一行的字快速移动下去,强迫眼睛跟着手部的动作移动,慢慢加快手的动作就能提高阅读速度。
检视阅读的摘要:通过粗读与略读可以快速决定这本书是否要继续阅读,这是进行分析阅读之前的预备动作。
检视阅读三:检视要回答的问题。
(1)这是什么样的一本书?
(2)整本书谈论的是什么?
(3)作者是借着怎样的整体架构,来发展他的观点或陈述他对这个主题的理解?
04
做一个自我要求的读者
主动阅读基础:提出四个基本问题,并在阅读中尝试回答。
(1)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论什么?找出本书的主题,作者如何依次发展这个主题,如何从核心主题分解出从属的关键议题来。
(2)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找出作者的主要想法、声明和论点。这些组合成作者想要传达的特殊信息。
(3)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不要一味陷入作者的思想中,要有自己的思考努力提出问题。
(4)这本书和你有什么关系。理解和清楚都只是别人的,要将书中思想化为己用。
如何让一本书真正属于自己。
(1)能主动提出问题,并在阅读中自己回答,做好阅读笔记。
(2)通过阅读笔记解析这本书。一个人如果说他知道他在想些什么,却说不出来,通常是他其实不知道自己在想些。
三种做笔记的方法。
(1)结构笔记。主要重点是全书的结构。
(2)概念笔记。进行主题阅读,就同一个主题阅读了不同的书,需要关联多本书的内容。
(3)辩证证笔记。将多本书相关的多种观点整理在一起进行分析。
培养阅读的习惯:按照某种规则来做事,是可以学习、运作的。
(1)了解阅读的每一个步骤。只有对每一个步骤都熟练之后,你才能将所有不同的步骤链接起来,变成一个复杂却和谐的动作。
(2)阅读是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在开始做分析阅读时会比较困难,大多数人不习惯这样的阅读,但仍然是可以训练的,一旦学会了,你的阅读技巧就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