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完美主义谋杀你的表达欲!87%学员验证的有效方法。
在写作与出版的多年深耕中,我积累了丰富且实用的经验。2025年1月,我基于这些经验和助人梦想创办了“多元收入超级个体万人联盟”,旨在助力更多人实现写作与个人成长的突破。
我们这个联盟涵盖四大核心产品,其中备受瞩目的“会写营”即将正式开营。
“会写营”采用小班制,每期30人,这样可以精准聚焦每一位学员,确保每位学员都能获得个性化指导与充分关注。
针对报名学员的常见问题,我将在此逐一详细解答,这不仅是一份答疑,更是一次深度推广。我期待更多同频者加入我们,共同在“多元收入超级个体联盟”中汲取能量,开启写作与成长的新篇章。
你是真拖延,还是被“完美主义”绑架的假性拖延?
当你说“想写作”时,是否总在循环以下动作?
“选题纠结症”
是否总在等“完美选题”?纠结“选题不够爆”而迟迟不动笔?又比如“等我读完这本书再动笔”“等周末有大块时间再写”、“等我做完那件事后再去写”、“等我对这些选题都看一遍再选择”,最终一直在纠结中。
“仪式感依赖”
必须等整块时间。灵感闪现才能开始?一位学员告诉我,她认为写作就是要靠灵感。我告诉她,写作与灵感关联性不大;有的需要整块时间去写,被打扰了就感觉什么事都做不好。有的需要打开音响才能写作。仪式感并非写作必要条件,而过于依赖,对坚持写作这件事有害无益。
“自我审查癌”:反复推翻自己,陷入自我否定。写三句删两句,永远卡在开头?有时,总在改开头,却永远写不到结尾?
是否写200字就要刷半小时手机?潜意识用碎片信息麻痹焦虑。
如果中2条以上,恭喜你——你不是懒,而是被“假性拖延”困住了。——80%的写作障碍源于“完美主义心魔”和“认知模糊”,你害怕写出来的东西没人看,你害怕担心文笔不够好被嘲笑,你害怕选题不够颠覆认知。
这种状态的本质,是大脑在抗拒“不确定性的恐惧”:
写作的真相是:写作高手和普通人之间,差的从来不是天赋,而是一套“绕过大脑抵抗机制”的行动系统。
脱胎换骨:建议“15分钟碎片写作法”, 你也可以
在我们身边的写作者,有不少是宝妈,甚至是二胎妈妈,每天要带娃,甚至个别单亲妈妈,在孩子需要陪伴时,她们大多都是“时间贫困户”。
怎么办呢?
她是这样做的!
改变路径:
1、撕掉“仪式感”标签:放弃“必须坐在书桌前才能写作”的执念,让仪式感滚蛋,用手机备忘录随时记录灵感(甚至边喂奶边写),现在语音这么方便,用微信录一段语音,自动转为文字,只要普通话不是差大了就行。积少成多、聚沙成塔。
2、启动“15分钟原子写作”:
早中晚各写15分钟:早期写15分钟→午休写15分钟→睡前写15分钟
关键动作:每次只写一个话题,解决一个小问题。
套用“爆款模版”降低决策成本:直接使用课程提供的“选题清单”“金句模板库”:
比如:把80%精力放在打磨20%的核心观点上——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早晨)、如何打磨呢?(中午),如何整合以上内容成为一篇文章(晚上)
“原来写作根本不需要‘准备好”,用碎片时间‘先完成再完美’,反而逼出了你的生产力。”
——————
底层逻辑:为什么会写营能让你“上瘾式写作”?
1. 学会用“微习惯”骗过大脑
实际上,人脑抗拒大幅改变,抗拒改革,希望维持现状不变(有点类似体制),但能接受“小到可忽略”的挑战,小改变无所谓,这是大脑的原理之一。
所以,我们根据这样情况,对自己进行调整。
实战起来,每天只写100字,是不是比刷朋友圈还轻松;在手机上、在办公室或家里,给自己制定一个“成就打卡墙”记录微小进步,每天看到自己的进步,实际上,心理学证实,正反馈提升行动欲200%,坚持着坚持着你就成功了。
我一位徒弟一直以为自己不能坚持写作,从去年到现在写了60万多字了,而且全部是手机打出来的,慢慢来,从100个字坚持写,慢慢到500个字,在慢慢到1000个字,形成了肌肉记忆、大脑记忆,写作不是难事,拖延症,更不是个事。
2. 植入“创作者思维”替代“学生思维”
所谓的学生思维,我必须写出一鸣惊人的文章,这类思维模式是想大于做,最终结果是学生思维的人永远在准备中;而创作者思维,是先上路,再调整,他们有个目标,就去做,先服务一个具体的人,解决一个具体的痛,结果是越写越上瘾。
会写营的“创作者思维”,是打破拖延症的神器,让学员从“自嗨写作”转向“成交导向写作”,让学员记录每日认知脱贫,每月产出认知晶体问题,搭建个人思维记账本。
此外,带领大家打造个人认知实验室,进行认知增量,唯有不断有认知增量,才有源源不断的想法和素材。
写不出,与不想写是两个概念。
会写营,从根上给断了写作者的懒惰思想,我的87%学员21天后写作时长提升200%。
——————
科学地破除完美主义,变成完成主义,这七招提高写作效率!
1. 接受不完美的初稿:杜绝追求完美的念头。写作的第一步是完成初稿,不必追求每个细节的完美。先把想法写出来,再通过后续修改完善细节。进行分阶段修改:先专注于内容的结构和逻辑,待内容框架完成后,再进行语言和细节的润色。
2. 学会暂时告别完美主义:
• 第一步:先写完再修改:不要让完美主义拖慢你的写作节奏。起初的文章可能会很混乱,但先确保所有的文字都已经写完,然后再去修改那些不那么完美的地方。
• 第二步:设置里程碑:给每次写作设置一个里程碑,快速完成这些小目标可以迅速积累成就感,推动你继续写作。
3. 多写、不断写:积累经验,避免过分追求局部完美。全局优先,关注主题、立意和结构。建立个人的延迟修改机制:写完后再修改,这样可以避免在写作过程中陷入无休止的修改中。
4. 控制更改次数:对公文类可以修改7次以上,对于其他文章,可适当调低次数,1-3次即可,次数多未必是好事。文无第一,永远没有完美的文章。客观冷静看待作品,学会放空自己,客观冷静地看待自己的作品,避免陷入无休止的修改中。
5. 将完美主义转化为完成主义:思想上的完美主义往往导致对结果的过度追求,与现状差距大,导致写作动力下降。树立“完成比完美更重要”的观念,从简单的故事开始,逐步完善。
6. 制造写作任务感:通过设定紧急且严峻的写作任务,激发写作动力。
7. 放松心态:写作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不要过于苛求自己。多写、不断写,积累经验,避免过分追求局部完美。
其实,写作有几个层次:一是跟随热点,人云亦云,没有章法。多年也无法提升;二是通过写作梳理总结自己,让自己更有思考能力,从写作底层不停完善自己;三是通过写作变现,最好能达到主业收入,养活自己。
最后一句真话:写作拖延的本质,是对抗不确定性的内耗。与其在“准备-焦虑-放弃”中循环,不如让专业系统逼你一把。毕竟,完成比完美重要100倍,而大多数人,死在了追求完美的路上。
希望老伙计、新伙计在写作道路上越来越更好。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