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有朋友看了电影《催眠大师》,他问我,这片子看着简直就是鬼片,从心理学的角度,催眠真的有那么神奇吗?
这部电影我并没有看过,于是去专门搜了看了。催眠是在临床的心理治疗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实质上是一种人为的,介于觉醒与催眠之间的心理状态,催眠者的暗示诱导使人被催眠。这时被催眠者意识处于积极而活跃的状态,使潜意识中的大量信息被重新组合,提取并与催眠者的意识发生连通产生的反应。
在电影的一开始,一位中年妇女带着孩子东躲西藏,与年轻女子抢夺女儿,悬疑的感觉直接增加影片的神秘感,引发观众好奇心。其实,这一段是咨询师通过场景设置,让患者与二十年前的自己争夺女儿,用“我们犯的错,就让我来承担吧!”一句话,让患者放下自己二十年前倒车碾死女儿这件事。
接下来徐瑞宁的讲课阐释了一些催眠的原理以及治疗的必要性,我感觉是这个心理治疗师有点咄咄逼人,风格强势,在后来任小妍的案例中也得到证明。(心理学有不同的流派,治疗师的咨询倾向也各有差异,有的倾向于非指导多倾听不干预;有的倾向于指导面质和直接干预)。催眠属于精神分析早期的技术之一,一般在指导和非指导上的中间状态。那个学生的问话,说明了心理治疗存在的原因,人都需要倾诉,并且总有一些话是不适合不方便给周围的人倾诉的,所以出现了以保密原则为第一原则的心理治疗。
说到催眠,就不得不提到催眠状态。在把人催眠后,被催眠者所处的状态就叫做催眠状态,如电影中所说,分为恍惚催眠和清醒催眠。我们通常所说的催眠,都是通过让人进入恍惚状态来去除意识,来达到直接和潜意识进行沟通的目的。实际上只有20%的人能够接受这种催眠。而清醒催眠呢,则是通过一些隐喻的手法,将信息绕过意识,直接传输给潜意识,几乎所有的人都能接受清醒催眠。
那么,什么是催眠状态呢?
个人处于催眠状态时,被催眠者虽然看上去昏昏欲睡,大脑实际处于明确的觉醒状态,是一种清醒的意识状态。
催眠状态体验包括:
1.放松
2.精神专注
3.判断及运动监督的意向降低
4.对时间和地点及自我的定向中止
5.对自身反应像是自动的或是有外力在控制的体验
催眠几乎是所有人对心理学最好奇也最缺乏了解的领域,但其实催眠是一种非常平常的状态,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精神在很多时候都会进入这种状况,不管是开车时的“恍神”或者沉迷于游戏的时候,或者洗碗的时候沉睡于“白日梦”中,都已经非常接近催眠状态了。
方教授出场给徐推荐了一个病人,说这个病人可能存在幻觉和妄想。自信心爆棚的徐医生很乐意接受挑战,颇有一番“舍我其谁”的感觉。
作为病人的任小妍还没出场,就处处带着诡异:阴阳眼;逻辑严密;看过好多医生都拿她没办法……她的出场方式也很特别:多少年没人住的楼上突然装修;已经下班时间没有预约的突然来访;到了却不进门,兀自在门外听钟的声音……
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混乱徐的思维,让他的自我防御降低。这也是催眠中常用的混乱技术,是一种通过打破对方固有行为来实施催眠的手法。不过,这里也出现了一个bug:就是通过拨钟的动作,让徐不认识任小妍,这个应该是现实的催眠技术中无法在一开始就做到的。
在影片中,徐峥第一次催眠时晃着那个表,数一、二,就在我们都期待他数三的时候,表却飞了出去。莫文蔚把表捡起时,又数了三,还嘲讽地问了一句:“我被催眠了吗?”
到第三次催眠时,突然把灯关了,在对方一阵慌乱的时候,又一改之前不能抽烟的规定,自顾自地抽起了烟。
这些都是混乱催眠的手法:通过打破固有行为,让对方陷入能量最低点来实施催眠。
任晓妍也是催眠的高手,她一上来就讲了两个鬼故事:
第一个鬼故事讲的是掉落的弹珠,表面上看这个故事是因为弹珠是莫文蔚的养父母送的最后礼物所引发的,但这只是用来骗过徐意识的而已,真正要植入徐潜意识的关键词是——死亡、葬礼。
第二个鬼故事讲的是一个撞死小女孩后逃逸的肇事司机,徐以为故事的重点是没有父母的小女孩,而实际上植入的关键词是:车祸,生日那天(车祸的时间),肇事的车牌(车祸时的车牌)。
任小妍一直强调一句话:“我看到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为什么看到他们。”
注意,只有建立在能够看到鬼这个前提上,我们才会讨论为什么看到鬼。这样一句话反复重复之后,慢慢就让徐在潜意识里面承认了任小妍确实能看到鬼。
在任小妍第一次被催眠用一个牙签刺破手指让自己醒过来后,假装在恍惚状态喊出:你们不要来找我!(暗示有人要找徐。)徐说你只要打开一扇门就可以回来。任小妍:是502吗?(502是出事前聚会的酒吧。)再在恍惚状态说出:“一片大水池”,然后徐被反催眠。
显然,经过前面那么多铺垫,徐被反催眠就一点都不奇怪了。
其实,作为心理治疗师,徐对任小妍的治疗思路是很清晰的:关注弹珠到记忆中满地的木棉花,再到亲生父母,两岁和四岁的记忆完整的重合在一起,之后敏感地捕捉到任小妍情不自禁抚摸中指的动作,联想到其未婚夫,最后他说出“我突然明白了,你就算知道能看见鬼是一种病,你也不希望被治好,因为你希望再次见到你的未婚夫”。如果这是一个真正的患者,那么到此,治疗应该是有效果的。但这时,对徐的治疗才刚刚开始。
任小妍环环相扣式的呈现自己经历中重点画面和景象,最终谜底揭晓,这些景象都是设计好的,都是让徐逐步回忆自己经历中重要情景的过程。这其实是一个相互治疗的过程。这种方法有点抄袭《当尼采哭泣》,但是这在心理咨询师身上却很常见,所以这是合理的。任小妍以自己的经历切入,让徐对其心理防御机制开展分析,然后逐步让徐把自己的专业知识使用出来,最终再提起经历,按照徐的分析来治疗徐的创伤,这是一种让其内在进行构建的过程。这些都是合理和完美的。
作为心理治疗师,徐也进行了自我催眠。催眠本身非常成功地让徐忘记了车祸,但关于车祸的记忆并没有消失,而是深藏在徐的潜意识中。这也是徐为什么会怕水,开车不愿意让别人同乘的原因。同时最严重的是,因为这段被压抑的记忆形成了独立的人格,片中徐自残的行为就是由于那个分裂出来的人格造成的。
关于自我催眠,可以用艾瑞克森的例子,他对着镜子做过自我催眠,他因为小儿麻痹,整个人都坐不直,于是他就对着镜子做自我催眠,强行让自己坐直。所以自我催眠是可以做到治疗的,以徐的水平要治好自己并不应该有问题。问题还是出在他无法原谅自己害死自己的爱人和最好的朋友,潜意识中就不希望自己被治好。
当现实在记忆中还原,人才能活在一个顺理成章的环境里。这里的“现实”是被大众认可的现实,不针对“你永远活在我的心里”这种现实。不能接受现实的情况,是人对潜意识的否定。记忆能够被篡改,意识会发生扭曲。当这些在哪里出现错误的时候,终一瞬,你会突然发觉“整个人都不好了”。
生活中也常常自己被自己困在“牢笼里”,始终放不下心中的执念。像徐说的,“我不是不能被治疗,我只是不想被治疗”;太多太多的事情、太多太多的人,不是我们不能,只是我们不想;可是所谓的“不想”又暗含了多少令人心碎、无奈甚至绝望的“不能”?是我们自己“不想”,所以我们才“不能”;我们就是希望自己“不能”,所以才“不想”。
影片的最后,徐和顾两人并肩凭栏而望,徐说“没有人可以原谅我”,顾答道“是,没有人可以原谅你”,在那短暂而又漫长的沉默中,我已经说出了之后的那句台词——“除了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