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里基本是讲者的认识。
一、国民的受动性(奴性)
鲁迅的《藤野先生》中有个幻灯片事件,说是日俄战争中,有中国人替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人抓住了,绑起来杀头。偏偏一群中国围观者上来,兴高采烈,欢呼鼓掌,大喊好看。而日俄战争又是在中国的土地上,日本、俄国都是侵略者。
国民为什么有这种愚昧、有这种麻木、有这种奴性?有这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缺少“诚”与“爱”的心态?说者以为或与历史长期形成的民族文化有关。汉民在历史上有两次被其他民族奴役、压制的历史:在元朝被蒙古族统治一百多年,在清朝被满族统治三百多年。而日本却从未被外族统治过。元朝曾几次想东伐日本,但游牧民族终究不熟水性,又几遭天气异常,均未成功。
小日本不仅未被奴役过,相反,甲午战争打败中国海军,日俄战争打败俄国陆军,导致它的信心空前澎胀;最后什么都敢打,香港、新加坡、珍珠港……
二、鲁迅为什么在日本留学
甲午战争被小小的日本打败,彻底惊醒了中国的知识界,主张全盘西化向西方学习的很多。其中张之洞的《劝学篇》引起朝野很大震动。他认为向西方学习不如直接向日本学习。日本西化的路证明是成功的,很多东西经过了选择与优化,我们不必再走一遍。
那段时期,留学日本的很多,包括鲁迅(1902---1909)。国民党的很多高级将领,在日本的陆军士官学校留过学,包括蒋介石。
三、鲁迅改名
鲁迅家本是浙江绍兴望族,爷爷是京官。原名周樟寿。但十三岁时,爷爷因帮家族子弟科举作弊而入狱,家道陡落。父亲生病卧床。所以鲁迅在少年时期受尽坎坷,对他一生影响很大。那时常常在当铺与药铺间进出,看尽家道衰败过程中的人情冷暖。
17岁投奔叔叔,到南京水师学堂(因免费,但当兵不被世人看起)念书时,叔叔认为不是正道,有辱家门,改名周树人。
2016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