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清晨七点,我和婆婆带着孩子去医院做儿保,刚出公寓楼时,我发现包里找不到病历本,于是着急忙慌地又做电梯上楼去找。
孩子做儿保的一套东西,我平时都会把它装在一个文件袋里,唯独比较厚的病历本我会单独放在包的内侧里,这是我放东西的习惯。
谁又动了病历本没有放回原处?
我的心中已经开始升腾起恼怒的情绪。
当天训练营的打卡任务刚好是写下这一天中出现的情绪,因为有这个任务,自己在心里装了一个监控器。于是,我察觉到了自己的情绪。
为什么东西永远在需要的时候就找不到呢?
自己一心想建立起秩序,却不断被人打乱,越想越觉得愤怒。
回到家一通乱找之后,我把怒气撒到了还没起床的老公身上。
老公不慌不忙去我的包里翻找,很快就在文件袋里发现了那本一直在找的病历本。
我更恼火了,“谁让你把它放在文件袋里,它应该在包的内侧,都怪你害我白忙半天!”
丢下这几句埋怨,我又火速地出门了。
02
认识我的朋友同事总说我善良温柔,但这两年,结婚生子的我,活得就像个炸药包。
对于大多数女性来说,成为一个母亲,不仅仅是带来一个新生命,她更多地还要面临内心秩序的打碎和重建。
很多人在这个过程中走向了抑郁,而我也还在其中努力挣扎。
在观察内在的过程中,我看到了自己心里的很多愤怒情绪。
我在生气,怪老公不能分担带孩子的辛苦,怪自己现在的处境根本没办法自我更新,怪自己没能力给孩子更好的生活。
很多很多的怒气、怨气。
在深入地“向内看"时,我发现了一个长久以来的自动化思维:我不够好,我做不到。
正是对“我做不到”的深深愤怒,让自己慢慢变成了一个一点就着的炸药包。
船长在晨间导读里说:“负面情绪导致行为回避。”
当我陷在这样的自我怀疑中时,也丧失了把一件事心无旁骛地做好的能力。
03
可是,我真的不够好,真的做不到吗?
这个念头是真实的吗?
我想到了一直以来,自己为个人成长做的种种努力。
我也想到了自己一直在坚持的那三个微习惯。
什么是微习惯呢?
打个比方,如果我想养成每天运动的习惯,可能会给自己制订的行动计划是:每天运动半小时。
而微习惯的策略是,把这个计划变成:每天做一个俯卧撑。
一个俯卧撑,耗时不到1分钟,即刻就能完成目标。无论你当天多么的疲惫不堪、状态不佳,都绝对没有理由完成不了一个俯卧撑吧。
简单来说,微习惯策略就是将一个计划或者行动无限缩小,小到你不可能在这个行动上失败。
受微习惯策略的启发,我给自己也制订了三个微习惯。
第一个是每天看两页书,第二个是每天写五十个字,第三个是每天冥想五分钟。
这三个微习惯总共加起来不超过十分钟,其实很容易完成。无论当天的状态怎样,我绝对可以抽出不到十分钟的时间来完成这三个微习惯。
然后在动起来的时候,我就发现了,奥妙其实在动起来以后的超额完成部分。
因为等我真的开始去做这件事的时候,我真的不止看两页书,写50个字。
当我翻完两页书以后,往往愿意继续读下去,于是更多时候,我会每天读上几十页甚至更多的量。
我的阅读速度很慢,但它丝毫没有影响自己稳定地一周读完一本书这个结果。
而每天写50个字就更不在话下了,在生活的随便一个空隙里,我都可以用手机打开一个备忘录,写下一段超过50字的段落。我可以在写完50个字的时候随时停止,但更多时候我会发现自己还可以写更多。
所以一件事情,真正困难的地方其实是开始。
当我们真的开始去做那件事情的时候,好像就没有那么困难了。
我从2017年年初开始在简书更新文章,从2017年至今,已经更新了220篇文章,大约22万字。
这个数据其实也在提醒我,我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
船长说:“想,都是问题。做,全是答案。”
这,大概就是行动的力量吧。
04
然后有一天,我的主班轩轩邀请我在18舱做一次语音分享。
当时心里蹦出来无数个念头:我做不到,我不行!我没办法在那么多人面前说话!我没时间,还要带孩子!
因为心里那个监控器的存在,我没有听从那些念头的疯狂咆哮,而是鬼使神差地对轩轩说:“好的,等我把孩子哄睡。”
于是,在完全没有做准备的情况下,我在一个四十多人的群里做了一次语音分享,给群里的小伙伴讲述了我的三个微习惯,以及它带给我的改变。
离开了校园,我已经很多年没有在这么多人的“场合”发过言了。而且,还是一次脱稿的随性演讲。
刚开始发出去的语音,自己的声音都是颤巍巍的。
那个当下,我把熟睡的孩子抱在怀里,盘腿坐在幽暗的卧室,带着耳机,对着手机用尽量慢的语速一个字一个字地说,这样能够缓解我的紧张。
分享完后,我的内心轻松了许多。
返回去听自己刚才的语音分享,那些来自我体内,每天都会听到的“自己”,通过微信这个外来载体录入后,重新从体外放给我听,我发现自己的声音在别人听来,竟然是这个样子呀。
分享有小瑕疵,但能感受到自己的真诚和用心。
这次分享让我更多地“看见”了自己。
我第一次隐隐地在这场自己的语音分享里看到了一个以往从未发现的美好自己。
在做了妈妈后,无数次责怪自己做的不好,而这一次,是完全不同的体验。
我觉得自己并没有那么糟糕,事实上,我很棒。
这个女孩儿真的很努力,你要看到她。我轻轻对自己说。
04
这场分享带给我的能量超乎想象。
群里小伙伴不间断的鼓励,轩轩的热情赋能,以及那些躺在群里一条又一条我实实在在的声音,都让我触摸到了一个更加真实的自己。
她不来自于大脑的臆想,她是通过勇敢地与外界发生碰撞和链接,而形成的模样。
她有血有肉,热气腾腾。
当你真的行动起来,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就会发现,长久回荡在脑子里的那句“我不行”并不是真的。
我们完全有能力去解决自己的问题。
第二天,轩轩告诉我,我的分享打动了很多人,有四个舱的主班想邀请我去做分享。
天呐,听到这个消息时,大脑是有点眩晕的。
当我仅仅是咬紧牙关做了一次小小的自我突破,在行动的路上,就遇见了如此多的惊喜。
05
在第五季《奇葩说》中表现亮眼的崔浩有一个演讲带给我很深的印象。
这个演讲主题叫《直面焦虑》。
崔浩在这个演讲里说了下面这段话:
你问我,有哪些书值得读?
我想问你,真的,该读的那些书,你连一本都不知道吗?
你问我,毕业了之后是不是应该出国?
我想问你,打开电脑敲击键盘,看一看百度中关于出国利与弊的基本信息,你真的无法收集吗?
你问我,能不能讲一讲怎么样能在陌生人面前讲话,能侃侃而谈?
我想问你,你身边那些飘动的机会,你有一次去争取过吗?
这些问题不就是握在你自己的手中,你真的没有做过一点点,力所能及的尝试去回答它吗?
你有没有可能,积攒一点点力量跟勇气,去支撑你去完成,跟所谓的忧虑、困惑,第一个回合的厮杀。
当你真正做这件事的时候,会发现无意间推开了一扇门。
从你内心生发出来的力量,才会赐予你持续性的人格成长。
我们不可能苦等一个美好的体验,美好的体验都是在行动中不经意间就获得了。
这是我在行动力训练营第二周的航行中,发现的最大秘密。
这个道理很朴素,朴素到许多人都对它视而不见。
行动,是对抗焦虑的唯一方法。
行?不行?先做了再说!
还有不到十天,我们就要迎来2019年了,不知道你的2019年会发生什么美好的故事,但一定要饱含热情地去行动。
2019年就是一张铺展到我们面前的白纸,它可以被涂抹上任何颜色。
用你的体验,用你独特的感受,把2019年的每一天,都装扮的缤纷多彩,以至于,你在一年后的今天再来回顾时,会觉得充实而快乐。
如果你暂时还没有太多头绪的话,那么我建议你就从三个微习惯入手。
你要相信每天一点点的行动,放在一年的背景下,会从一颗种子变成大树。
祝你,拥有一个心想事成的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