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今天情绪有点小波动,心情不大美丽好长一个时间段。源于内心那点小傲娇被某直男给斯的体无完肤,都想找个地缝了……睡前读读书、似乎释怀了。
一、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在现实生活中,这句话就如同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我们常常被各种外在的物质、名誉、情感所束缚,心被这些外在之物所占据,难以得到真正的自由与安宁。然而,若能领悟 “应无所住”,便能知晓这些外物皆是虚幻,不应执着。在生活中,无论是面对金钱的诱惑,还是名利的追逐,我们都要保持一颗超脱的心,不被其所左右。例如,在工作中,我们努力付出是为了做好本职,而不是为了单纯的功名利禄。当我们不执着于结果,只是单纯地享受过程,反而能够更加专注地投入,发挥出更大的潜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成功与满足。在生活中也是如此,与人相处时,不执着于他人的评价,不因他人的一句夸赞或批评而心生波动,就能更加坦然地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保持内心的平静与自在。
二、心无所住,即为善住
心无所住,意味着我们的心不被任何固定的观念、情感或事物所局限。在现实社会中,这一理念有着深刻的启示。人们常常受限于自己的思维定式和经验,难以接受新事物、新思想。比如,在面对新的工作方法或生活观念时,往往因习惯于旧的方式而抗拒改变。而若能心无所住,就能打破这种限制,以开放的心态去接纳一切。当我们的心不再局限于过去的成功或失败,就能在每一个当下都以全新的状态面对生活。就像一位企业家,在之前的商业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但他不被过去的辉煌所束缚,敢于涉足全新的行业,不断学习和尝试,从而在新的领域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在生活中,无论是学习新技能,还是接触不同文化,心无所住都能让我们更好地适应变化,不断提升自己,实现更全面的发展。
三、善行不执,福慧双修
行善而不执着于善行。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在日常生活中,行善是一种美德,但若执着于善行的结果和他人的回报,那善行的意义就会大打折扣。比如,当我们帮助他人时,如果总是期待得到他人的感激和回报,一旦没有得到相应的回应,内心就会产生失落和不满。然而,若能以一种无所住的心态去行善,不求回报、不计得失,那这种善行会变得更加纯粹,内心也会更加充实和宁静。同时,福慧双修的理念也在提醒我们,在追求物质富足和生活幸福的同时,也要注重精神境界的提升。就像一些慈善家,他们不仅在物质上帮助他人,还通过传播正能量、分享人生智慧来启迪人们的心灵,从而在福慧双修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关心他人,同时不断学习和反思,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智慧,让自己成为一个内外兼修的人,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让自己的人生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写在后面的话:
今天我着相在于“骨子里的傲娇”和内心不愿承认自己不行,表扬赞许听多了,不能接受别人中肯的点评,另外就是“自尊”和“怜惜特权等”享受多了,一时间不太能适应……其实,我应该转念:他就是老天爷派来修我的贵人,我需要看到背后的自我觉察和精进在路上的努力。凡所有相皆是虚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