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于把“命令”转化为平心静气的劝导(009)
美国学者威廉·哥德法勃说“教育孩子最重要的,要把孩子当成与自己平等的人,给他们以无限的关爱。”无数事实也表明,妈妈以发号施令的姿态来跟孩子说话,很难说到孩子的心里去,而说不到心里去,又何谈顺理成章地接受呢?妈妈转变态度,控制好情绪,以亲切、关爱的口气跟孩子说话,才能让孩子心平气和地按照你的想法去做。
小孩子尤其喜欢听好话,不喜欢听严厉和斥责的话。妈妈要想让孩子接受自己的意见,要很好地运用说话的艺术。
有教育专家做过这样的一个实验:根据孩子不同的家庭情况把他们分成四个组:正常组、生活条件差组(不能满足健康要求)、被父母忽视组、被父母打骂组。经过长期观察和测试发现,后三个组孩子大脑中杏仁核和海马的体积明显变小。这个结果说明孩子早期的生活经历会对大脑产生永久的影响,因父母不讲究培养教育方法对孩子大脑的伤害是不可逆的。 当孩子没有按父母的要求做事时,家长不要动辄大发雷霆,要用商量的口气进行引导,可以编个故事或者举个实例讲给孩子听,启发孩子进行学习和模仿。值得注意的是,父母在教育、管理孩子时,并不是一律不可以使用“命令",在涉及做人的原则问题时,需要要求孩子不折不扣地执行自己的“命令”,但事后要讲清缘由,把其中的道理用孩子能接受的话解释透彻。
儿童的时间应当安排种种吸引人的活动,做到既能发展他的思维,丰富他的知识和能力,同时又不损害童年时代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012)
感悟:幼儿园的二宝说《我眼中的自己》
我呢,要告诉小朋友们一件事,我眼中的自己。我呢,觉得我自己我自己很捣乱,这是因为妈妈平常说我非常捣乱。可是有一天杨洋自己钻进了刚刚搭好的大城堡里头,虽然觉得开心,可是突然啪啦啪啦全都压在他的身上。他呜呜的哭了起来。李老师和搭建的同学“杨洋杨洋”大喊起来。李老师呢?就叫了我和同学一起去收玩具。同学跟我说,杨洋好坏呀,凭什么把人家好不容易搭建起的作品全都给破坏了。我就说“嗯,这不叫坏,叫捣乱,我妈妈平时就说我很捣乱,坏是故意破坏。”“哦,我明白了。好吧,那我们两个还是快点收玩具吧。”有趣的事情就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