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 敬业 诚信 友善
今天看曲剧《寇准背靴》,首先觉得很有意思,震撼于老艺术家的表演。然后就是有点感动,可能是为剧中人的爱国和敬业精神吧!
北宋时期,昏王无道,听信谗言,陷害忠良,将忠心报国的杨延景元帅充军云南。而后奸臣王钦若陷害杨延昭,假传圣旨赐其毒药。杨延景狱中好友任堂辉不忍忠良遭害,喝下毒药才使得杨延昭逃过一死。后来,杨府虚报杨延昭病死,假设灵堂,想自此回河东隐居。此时,辽军进犯,边疆告急。八贤王和天官寇准听到杨延景的噩耗,心情十分沉痛,并为朝中失去披肝沥胆的忠良而深感忧悒。于是,二人同往杨府吊唁。寇准在灵堂上看到杨延昭的儿子杨宗保不甚悲哀;又见到杨延昭的妻子柴郡主外面虽身着孝服里面却着红裙;还听到佘太君向八贤王奏本,举家要回河东,心中顿生疑团,便以守灵为名留八贤王同在杨府。半夜脱靴跟踪柴郡主,找到没有去世的杨延景。最后说动杨延景再次带兵出征。
说说寇准吧!寇准当时身居要职,维护国家安定自然是他不可推卸的责任。在不知杨延景尚且在的前提下就已经为北辽进犯之事在朝中与奸党起了冲突。足见寇准的爱国之情。
灵堂之上发现杨宗保和其母柴郡主都不甚悲痛,怀疑杨六郎健在。事实上凭借寇准的智商一定知道当时政局不稳,昏君当道,佘太君婆媳联合欺瞒朝廷,一定是被朝廷所伤,为了保住杨六郎。寇准自己也可以做一个顺水人情,就当没有发现,暂时保全杨家,也可以暂时保住自己,明哲保身嘛!可他并没有替杨家隐瞒,因为知道只有杨六郎有能力抗辽。所以,不惜半夜脱靴跟踪柴郡主找到杨六郎,说服他出征。足见他的敬业精神!
莫说寇准身居高位,且说佘太君,当她听说辽兵进犯时,第一时间也是想到让六郎出征,但是,苦于想保住自己唯一的儿子,心中挣扎许久,才和儿媳一起欺瞒朝廷。试想想,一个年逾半百的老年妇女,爱人为朝廷碰死在李陵碑,孩子纷纷战死疆场,而自己也曾带军队出兵打仗,一腔报国之心天日可鉴。
在寇准和霸王千岁吊唁杨六郎期间,佘太君提出告老回家,愿意过农民的生活,等到杨宗保长大继续报国。其实当时他的心里是很矛盾的听说北辽来犯,他也想让举家上阵杀敌,可是,作为母亲她又心疼自己唯一存活的儿子也是情有可缘。不管当局者是不是昏庸,国家就是国家,在国家面临灾难时,还是会毅然投身战场。佘太君在以后的日子里毅然支持儿子孙子,甚至举家寡妇都上战场,报国杀敌!
柴郡主给杨六郎送饭,杨六郎听说北辽来犯,竟坐卧不宁,尽管受到了奸党的陷害,尽管受到了当政者不公正的待遇,他依然想上战场杀敌,足见他的一腔爱国之心。八千岁和寇准找到杨六郎的藏身之处,二人说明国家的困难和此次的来意,杨六郎毅然决定投身战场保家卫国!
杨六郎一家人的爱国,和他的家庭环境和教育有关,寇准的爱国有可能就是发自骨子里的。八千岁赵德芳的爱国也许是有私心的。但不论出于什么目的,他们都有爱国之心。
如今,我们的爱国不应该有任何私心,不说新中国是由多少革命鲜血换来的,也不说我们并没有高官厚禄。且说没有强大的祖国,哪里有我们幸福的生活?不能理解,一个中国人竟然时时处处说自己的国家不好。你看到的都是自己国家的不好,不得不说那是因为你失了爱国之心,忘了本,国家有不足,才需要我们奋力建设,不敢说人人学杨家将杀敌报国,但我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自己应该有的贡献,还是可以的,这并不是唱高调,不比古人,且看看自己。
爱国从现在做起,从心做起,不能投身于沙场,就投身于国家建设,做一个敬业的好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