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书圣”“酒仙”“铜锣湾”
又是一年春天,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一切仿佛充满了生机,春意盎然,经过寒冬的洗礼已经干枯的树枝又恢复了生机,叶子也渐渐探出了脑袋,地上的小草也起死回生,给大自然添上了绿装,一切都是活力满满,生机勃勃,唯独啊胜除外,他依旧忧伤,他依旧叛逆,他依旧在和老倾斗智斗勇,他与这个春天显得那么的格格不入。
俗话说得好,死猪不怕开水烫,啊胜现状就是这样,叛逆期的一群少年跟他妈的班主任老倾“斗智斗勇”,斗了一个多学期,转眼他们就已经到了初二下半学期,在这学期刚开始还没有等他们走出假期的愉快,就又发生了一件事,让啊胜对老倾更加疏远了,也更加的恨老倾了,那就是跟啊胜关系很好的一个朋友,他叫港,他和啊胜一样,都是英语钉子户,因为老常的原因老倾也一直针对港,他撑不住了,所以港转学了,港的家就在啊胜家对面,中间隔条山沟,也许是隔沟相望吧,他俩关系一直不错,又因为都是英语钉子户,所以老常看他们都不顺眼,因为一次上课没有人回答问题,所以老常又是老套路,发了一场脾气,又是收书,哭,叫班主任的三件套,就这样啊胜和港他们几个英语钉子户就成了老倾眼中的不回答问题的“导火索”,首先着火的就是啊胜跟港,这次港比啊胜严重一点,啊胜只是不说话,而港却是“顶撞”了英语老师,所以就这样他转学了,而啊胜的叛逆也到达了顶峰时期,他开始和老倾对着干,和英语老师老常对着干,再他的眼里,老倾和老常已经不是他的老师了,而是他的敌人。
好朋友港转学离开以后,啊胜就仿佛变了一个人一样,因为他觉得下一个离开的人也许就是他,而以啊胜父母的观念绝不允许他转学,一是因为家里没有条件支持他去县城念书,而是父母不想让啊胜离开他们,毕竟这时候的啊胜叛逆,沉迷于手机,父母觉得他需要监督。既然转不了学,啊胜觉得自己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坚持下去,要么坚持不下去退学,而他觉得后者可能性比较大一点,因为当时老倾对他的态度已经不是简单的揍一顿,老倾看见啊胜就满眼都是厌恶,当然啊胜看见老倾也是,就在这个他俩彼此不相容的班级里,啊胜觉得要离开一个人的话那肯定是他,而不会是老倾,更糟糕的是还有一个老常,不知道她这学期为什么又要管啊胜了,又开始提问啊胜,找啊胜的毛病。所以啊胜索性就破罐子破摔,作业随便一写,用老倾的评价就是抓只蚂蚁放墨水瓶里面放出来跑的也比啊胜写的字好看。有一次老常一共交了三样作业,英语练习册,英语作业本,听写的单词,课外活动的时候啊胜一样都没有发下来,被老常扣在里办公室,她的规矩就是作业没有发的要去办公室拿,英语练习册和作业本被扣是因为写的乱,还记得老常当时问啊胜:“你爷爷是不是医生,你父亲是不是先生?”啊胜说不是。“那你写给我写的是药方子还是画的符?”老常骂到。单词被扣是因为老常听写了七十多个,啊胜写了十个不到,她的规矩是只能错三个,错的超过三个的数就是挨打的数,也就是听写七十个,错三个就不挨打,错十个就要挨七棍子,所以按道理啊胜应该挨六十多棍子,不过老常每次都给啊胜打折,加上作业乱一共五十棍子,就这样出办公室的时候手就肿了吧,回到教室啊胜又挨了老倾几个耳刮子。就这样在一周的周总结班会上啊胜他们几个荣幸获得了他们班的“书圣”称号,当时的获奖词是王羲之是“狂草”,啊胜是“胡草”。
啊胜获得的第二个称号就是“酒仙”,起因就是那次有个活动,啊胜拍节目排练比较晚,他就没有回家,然后在他们班学校宿舍里面挤着睡了一晚,就是那一晚上,他们没事干就买了一箱啤酒,然后在宿舍喝了起来,就这样他们被凌晨睡不着查寝的校长抓了个正着,然后叫来了老倾,就这样第二天全体记过,叫家长,他们几个写了检讨,当着全班人和他们几个的家长,还有校长的面读检讨,然后就是当着全校的面批斗。就是那天啊胜他们几个喜提了“酒仙”这个称号,校长说:“因为你们是我儿子同学的份上,给你们几个一次机会,我就不给你们记过了。”就这样这件事就过去了,但是爆发的蝴蝶效应就是这次的考试啊胜几个都考砸了,被老倾又是一顿揍,一顿批。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啊胜他们几个“酒仙”成了好朋友,一个啊胜,一个刚子,一个龙,一个文,接下来的日子他们成了一个团体,而啊胜也告别了孤单,第一次加入了“团伙”。所以说不上“酒仙”事件对啊胜来说是一件坏事,对他来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被批斗了,但是却收获了友谊。
接下来啊胜他们迷上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众所周知学生发生冲突是正常的,刚刚开始他们几个开始都是懦弱的,龙被别人堵过打了一顿,啊胜也被人堵过,也许是觉得软柿子好捏吧,啊胜他们几个老被比他们高一级的学生欺负,就这样他们觉得不能太软弱,所以他们几个团结一致,有别人找他们麻烦他们就会找回去,但是啊胜他们从来没有主动惹过别人,就这样啊胜他们开始了他们的“铜锣湾”时代,那时候他们班是最团结的。就这样啊胜在老倾的“毒打”,“压迫”还有这群朋友们以及老姐春的陪伴下过了这一学期,总体而言,他这学期还是过得蛮快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