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多数人不同,我很喜欢梅雨天。这几乎成为我喜欢上海的理由。
六七月份的盛夏,一下降到30度以下,雨不十分大,而且一般都如期而至,不是在午后,就是在傍晚,有时早晨的时候来了,给出勤的人们带来一些不便,但总的来说,它给我带来的身心舒适,是任何其他地方的夏天无法比拟的。
在我的老家,祖国西南的一个亚热带省份,夏天是无休止的闷热。以至于你无法吃一些稍微带感的食物,因为会上火。我的整个童年和少年时期在不断服用各种清热解毒的药片中度过,牛黄解毒片,六神丸,父亲在杀鸡宰鸭还有鱼时还会把胆摘出来给我吞掉,真是苦不堪言。
露天的凉茶摊和极多甜点品类的冰室于是成为救命稻草,美其名曰降火消暑,更多是零食的解馋。由于近赤道的直射,那种阳光打在皮肤上的感觉,是有重量的,不带半点怜悯。这样的高温,还有湿气,导致了雨来的时候非常凶猛,简直就是以暴制暴。即使不造成洪涝,也能把路上行人打得一塌糊涂,并没有什么心情来欣赏这大自然的美。
所以,当我来到上海,或者说长三角,遇到梅雨天那么温润的天气,真是喜欢极了。
总觉得适度的潮湿会模糊人与环境的界限,达到一种微妙的融入感。是的它必然会带来一些麻烦,但不同环境的融入,都是对彼此带有破坏的但是——你将体会到不一样的东西。
比如傍晚在湿漉漉的栽有桂花树的道路间走过,树叶被万家灯火照得亮晶晶的,浓郁的桂花香被雨一淋,被过滤成更干净的清香,夹着点其他植物可能是草或者泥土的气味,特别好闻。这是没有雨的时候感觉不到的。
又比如雨中的园林,笼罩在大片阴翳下,潮湿的一切变得饱和度很高,植物绿得深沉,粉得大方,紫得静谧(噢没错我说的是最爱的绣球,而她又必须在小雨中才有这样的味道)。
雨滴和涟漪带来更多有趣的小细节,连面目狰狞的假山石都变得厚道起来。这样的景致,鞋子沾上一点污泥、湿的裤管贴着小腿、前额被伞角的滴流打湿,简直是可以忽略不计或是可以转化为诗意本身一部分的事情。
这许多的感受,都因有小雨加持才体会得到。而黄梅天,则让这样的景致成为常态,甚至成为了当地人文气质的一部分。
我曾在一个雨夜听到贝多芬的某个钢琴协奏曲,那种油然的喜悦,伴着外面淅沥的雨声,真是让人迷醉。对的,就像人融化掉了,时间,空间,不存在了,有一种空的感动,飘荡在你意识能达到的所有地方。
那刻的感受是如此深刻,以至于我在后来同样的雨夜里,即使在厚大的疲惫与困倦中——比如今晚,现在——都能清晰地回想起那段旋律、那个心境,让我感觉到生命的美好,于是有了更多的力量向未可知的未来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