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安康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据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和祭祀天象。作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遗产的节日,于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将其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各地的端午节有不少的风俗,东南西北有所不同。我们来看看南方本地的三大习俗。

1.艾草:挂门上和用来洗澡

昨天去菜市,很多店铺都卖艾草,一扎扎散发着艾草的香味。一扎里有什么,我只认识艾草、菖蒲、小柚子叶、一点红。我给母亲买了一扎。

记忆中母亲到端午节都喜欢买一两把艾草,抽一点用红绳子扎起来,挂在门外。大部分就洗干净拿来煮水,给孙子们洗澡,说可以驱蚊叮虫咬,也可以避邪。一听避邪有人会想到迷信,但这应该是一个风俗习惯。

为什么把艾草挂门外呢?我们查一下历史。据说汉晋时期,在端午节时,家家都插艾。

南朝梁宗懔的《荆楚岁时记》记载:“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四民并踏百草。今人又有斗百草为戏。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

宋吴自牧的《楚梁录·五月》记载:“家家......以艾与百草缚成天师,悬于门额上。

看来艾草挂门上是一直以来的风俗,可以去毒气。

艾草的味道特别奇特,远远就闻见。手碰到,久久难以挥发。但是蚊虫小咬却怕这个味道。

端午节,开始进入夏季,万物生长,虫子也生长繁殖,特别蚊子是又小又烦人的。老人们用艾草给小孩洗澡,也是让孩子身上留有气味,这样蚊虫就远离了,也可以作为消炎作用。

现在流行艾灸,就是利用艾草制成艾条,燃烧散发烟雾弥漫,进行中医疗法。有没有效不做评论。

2.美食:包粽子、做蕉叶糍粑或艾粑粑

在南宁,如今一年四季都能见到三角粽。但包粽子习俗只有两次。一次是过年前包大粽子,形状是长方形的,大有像小枕头一样两三斤重一个,小也有半斤重。粽子用糯米,里面放有去皮绿豆、半肥瘦猪肉为主,随个人喜欢放点板栗。具体为什么要包大粽子肯定有历史记载,这里就先不说。

端午节包小粽子,就三角形状,可甜可咸。咸就和过年的粽子一样,除糯米外,有绿豆和猪肉,也可以花生和猪肉。甜的可以在糯米里面包一颗红枣,或者放红豆等。

我的老家广东在端午节包的粽子里面放的东西花样蛮多,一般随心愿,可以放蛋黄或鸡肉或放虾子及鱿鱼等等。

为此,我查了一下,我国很多地方都有包粽子习俗。除了两广,近的江西、湖南,东边江浙、安徽,西部四川、云南,远的河南都有。北方喜甜,南方爱咸棕。

粽子最初为祭祀品,逐渐演变成为端午节爱吃的美食。

追溯历史,春秋及汉代就有了,拿竹筒制成,用于祭祀。后来有屈原的故事传说。

对了,还有一种粽子叫碱水粽,用草木灰水浸泡糯米制成的凉粽,透明柔软,粘性十足。

历史记载在东汉就出现了碱水粽。这种粽子是淡的,带有淡淡的碱水和粽叶的香味,吃时可以沾白糖或蜂蜜。

这个节,还有蕉叶糍粑和艾粑粑。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传说,为了纪念楚国将领伍子胥利用糯米砖为百姓度过饥荒,用糯米制成糍粑。蕉叶糍粑也属于壮族食品,有着重要的地位,象征着吉祥如意、五谷丰登。艾粑粑利用艾叶打溶和糯米制作出来的。糍粑和艾粑粑里面都可以放豆沙。非常美味。

3.赛龙舟

端午节,最热闹的赛龙舟。许多地方都组织举行。比赛场面热烈激动。看的人多,都围绕在河两岸,情绪高涨。

赛龙舟为了纪念屈原、伍子胥等历史人物,祭祀和竞技相结合,民间风俗活动。象征着来年风调雨顺、丰收平安。

赛龙舟也有一种团结协作,积极向上,努力拼搏的精神。

各地还有点雄黄,佩戴香囊等习俗。

今天,我们彼此问候一声:端午安康!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艾叶飘香又端阳,粽有欢喜盈满堂。浓浓的端午风情,五色丝线系个吉祥,咸蛋黄遇到...
    依念花开阅读 1,131评论 0 4
  • ​​端阳节里和诗忙,诗韵长随棕味香​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等,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暮笙_阅读 2,701评论 3 8
  •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唐·文秀) 市集上开始出现粽子在...
    中华百科全书阅读 1,560评论 0 0
  • 端午节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起源于中国古代,日期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最初是夏季驱离瘟神和祭龙的节日...
    谢寒1阅读 1,703评论 1 2
  • 一年一度的端午来了,以前做小孩子的时候总是觉得时间过得很慢,现在却总是觉得时间过得很快,才记得刚刚过年不久,端午节...
    影汐_7136阅读 799评论 0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