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卧在床头,读老舍的《月牙儿》,念到一半时,声音哽咽得张不开嘴,眼泪簌簌的落下来,我的心弦已被女主人公的悲惨遭遇紧紧揪住,无法松弛。
还有别的出路吗?她真的只剩下这一条路了吗?我知道,那样的年代,局势动荡,民不聊生,活着是一件异常艰难的事,更何况一个无依无靠孤苦伶仃的女人。
女主人公从小丧父,妈妈为养活她,当尽家里所有财产,可依然无法填饱肚子。妈妈开始给人洗“牛皮”袜子,那种袜子因很久不洗的缘故,便结成了硬硬的壳,所以特别的臭,妈妈常常熏得吃不下饭。妈妈无法忍受这样的生活,于是想通过嫁人来解决娘儿俩的生计问题。可天不遂人愿,女主人公善良的新爸爸因意外而死亡。她们再一次失去靠山。
妈妈为了活下去,选择了做暗娼这条路,女主人公为此怨恨妈妈,瞧不起妈妈,嫌她给自己丢人。当妈妈意识到无法依靠暗娼长期生存时,她再一次选择嫁人。可是这时的女主人公已经长成了大姑娘,新爸爸是不愿接受这个拖油瓶的。女主人公也不愿成为妈妈的累赘,只好自己另谋生路。她求校长收留她,只要给口饭吃就行。
原以为女主人公就此踏上自由解放自立自强的道路。可命运再次截断了她的生路。学校要换校长,新校长不一定能接受这个没有身份的人。她去老校长家偶遇到一个年轻男人。那个男人给她提供食宿,前提是做他的情人。用她自己的话说,她整个身体只剩下一张嘴,为了这张嘴,她可以出卖其他所有器官。
她做了他的情人。她每天精心打扮自己,只为换一口饭吃,换一件衣裳穿。她是不情愿的,她恨这样的自己。这时的她,并没有完全丧失本心,还有一部分的自我存在。当男人妻子找到她时,她二话没说离开了男人。她不爱他,她只是为了这张嘴才出卖自己的肉体。她继续和命运抗争着,她想再试试能不能靠自己活下去。她来到一家餐馆当招待。骨子里倔强不愿接受“潜规则”的她,再次选择离开。
我真的宁愿她一直这样倔强下去。但这时的她,内心极端矛盾,她一面不肯向命运低头,一面又在心底默认那个如妈妈一般的“万不得已”会迟早来临。她的信念和坚守已经慢慢动摇和瓦解,在一个多月无事可做后,在那张要命的嘴面前,她开始接受了命运的安排。她继承了妈妈的旧业——做了一名暗娼。她开始理解了妈妈的苦衷,她认为妈妈所走的路是唯一的路。除了这条路,再没有别的路可走。
当被第三任老公抛弃无家可归的妈妈找到她时,并没有阻止她做暗娼,甚至得知她得了花柳病后也不劝阻她停下来休息养病。为了拿回女儿应得的报酬,妈妈还会和嫖客吵架。为了在有限的青春里,挣到更多的钱,妈妈忘记了女儿的灵魂早已百孔千疮。妈妈劝女孩嫁人,像她曾经走的路一样,为自己找一张长期饭票。妈妈以为这是唯一正确的路。
可这一次她选择了一条和妈妈以往所走的不一样的路。她已不再相信爱情,不再相信婚姻,不再相信男人,她用最残酷最决绝的方式与妈妈与堕落的自己做最后的抗争,她宁愿坐牢,也不愿从良去嫁人。她唾骂那些道貌岸然衣冠禽兽的说客,这是她人生最后仅剩的一点尊严。她不再依靠任何男人,不再出卖任何器官,不再重复妈妈走过的唯一的路。她走了一条肉体禁锢却灵魂自由的路。然而看起来是如此悲壮凄惨。
我不想说原生家庭给她带来怎样致命的影响,也不想说旧社会是如何拼命蚕食女人的生命。我相信生活一定还存在其他的出路。是的,直到我看完电影《幸福终点站》。它让我看到生命的另一种可能性。
男主人公维克多飞往美国纽约时,他的祖国爆发了内战,政府不复存在,所有航线被迫中断。维克多成了一个没有国籍的尴尬人,既不能回国,也不能进入美国,只能滞留在纽约机场,举目无亲,四下茫然。
身无分文,语言不通的他,仅仅靠机场发放的试吃小饼干艰难度日。有一天这免费的食品券也被清洁工无意中收走,维克多面临着断粮挨饿的危机。这时,他看到机场的餐厅的桌上有人吃剩的食物。饿得两眼发昏的他本想在服务员倒入垃圾桶前抢走那盘残羹冷炙,可是最终他并没有拿。他的尊严驱使他放弃了成为一个令自己唾弃的乞丐。因为他找到了一种自食其力的办法。他在机场里发现收还行李车可以自动兑现硬币。三个硬币便能换一个迷小汉堡。
这让我想到《月牙儿》中的女主人公也同样如此遭遇,没有亲朋依靠,没有经济来源,孤独寂寞的生活在茫茫人海。虽然月牙儿和维克多所处的时代不同,但机场也犹如一个浓缩的封闭的社会,善恶美丑,无奇不有。在本能的欲望面前,人会怎么选择?是放弃尊严还是保留尊严?我想人之初都会保留尊严的。一如《月牙儿》里的女孩,刚开始她也是倔强的,她瞧不起身为暗娼的母亲,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活下去。
维克多的命运并没有一帆风顺,艰难的糊口也被机场的管理头目想法设法拦截了。管理头目为了升迁,想把维克多这个影响仕途的烫手山芋转嫁给其他机构,于是他假意帮助维克多,其实是希望没有护照的维克多离开机场后被警方逮捕。可维克多没有中他的诡计。维克多依然老老实实的呆在机场,等待那个遥不可及的绿色通行证,他要正大光明的离开机场,而不是偷偷摸摸的。他就像阿甘一样,比普通人少根筋似的,认准一个死理,顽固的执行下去。在很多人看来,这种人是愚蠢的,不懂变通的,也恰恰是这种冥顽不化,傻子思维,让命运有了转机的可能。在命运面前,人需要的不是无尽的小聪明,而是一种大智若愚的智慧。也通常,只有傻子最能坚守这种最简单的大道理。
面对命运的百般刁难,维克多没有妥协,他仍坚守着自己的初衷和底线。在机场那个狭小的空间里,他孤立无援,处处碰壁,被人嘲笑。这和《月牙儿》里的女孩的命运是相似的。他们都是被社会被制度禁锢的囚犯。他们面前几乎没有路,或者说看起来似乎只有一条路,放下尊严,跪在命运面前乞讨是最简单最容易的。
两个主人公如何选择的呢?《月牙儿》里的女孩抗争过后,认为人无法摆脱命运,她一步步妥协屈服,高度认同了妈妈一再嫁人和从事暗娼便是当时贫穷女性唯一的路。而《幸福终点站》里的维克多,一个无财无貌的中年男人,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和尊严。他不会英语,没法沟通,他就每天在机场看免费书籍看公用电视学英语,从只会说yes到最后流利的与人交流。他凭借自己的善良智慧和执着,获得了人们的支持与帮助,最终摆脱了困境,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是命运被他所折服,而不是命运把他奴役。
可《月牙儿》里的女孩为自己争取过什么呢?她把美貌当做自己的资本,选择了一条看似轻松却是葬送自己的路。如果她能学得一技之长,如果她能忍受“牛皮袜子”的臭气熏天,如果她能在自己尚未强大时一直隐忍蛰伏等待,也许她的人生会是另一个结局。
或许有人会说,老舍先生只是表达那个黑暗的社会里女人的举步维艰,万不得已,身不由己,他老人家讨伐的是整个社会整个时代。可是无论哪个时代背景下,终会有人面临不幸与绝境,到底有没有一种可能性走出噩运?我又想到画家潘玉良,年幼时的她不幸被卖青楼当雏妓,可是她最终逃离了命运的魔掌。如果她屈服于命运的安排,那么到死她还是一个万人嫌弃的妓女。再则,她脱离魔窟有幸成为富人的小妾,如此也可安度一生,而她选择了自己的本心,去学美术,最后画出了自己的一片天空。
《幸福终点站》里也提到命运一词。维克多在机场认识了一位美丽的空姐,并擦出了爱情的火花。可这位空姐也如《月牙儿》里的女孩,看不清前方的悬崖,又或者说,即便看到药瓶上写着毒药二字却偏偏要自欺欺人的服下去,最后还要怪罪到命运的头上。《幸福终点站》里谈到拿破仑和约瑟芬的爱情,以此来比喻维克多和空姐的爱情,拿破仑送给约瑟芬的结婚礼物是一个金盒子里放着一张写着命运一词的纸条。拿破仑认为国家的命运高于自己的意志,为此他与不能生育继承人的挚爱妻子约瑟芬离了婚。说到底,拿破仑心中最爱的还是权力。而空姐与维克多的爱情也无疾而终,她选择了看似轻松的人生之路——做一个永不能给她真爱和婚姻的老男人的情妇。是啊,这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而不是自己的选择。命运是永远的背锅者!
看完小说《月牙儿》和电影《幸福终点站》后,我也最终明白,人生一世,无论世道如何艰难险阻,到达终点的路,确乎只有一条——坚韧的等待,执着的等待,蛰伏的等待,蓄积勃发的等待,满怀希望的等待,像个傻子一样的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