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滇池的海鸥比洱海、邛海要多得多。每逢岁寒时节,当北国万里冰封,滇池却荡漾着一池碧水,迎来远自西伯利亚的白色精灵。
它们穿越千山万水,如期而到,翅膀掠过湖面时洒下的粼粼波光,恰似冬日里最动人的诗行。
第二次去滇池看海鸥,是在清冷的春节期间,从晴朗的石林观景返回昆明,一个时而小雨淅淅沥沥的傍晚。滇池还笼罩在氤氲薄雾中,远处山水相连、阴云弥漫、帆船静穆,在冷风扑面而来中,当日最后一批鸥鸟依然在翻飞觅食。
它们时而轻点水面,时而振翅高飞,成群的鸥鸟追逐游人的脚步,在暮色天光中划出优美的弧线。它们鸣叫着,盘旋着,仿佛在演奏一支专属于冬日的交响曲。
最动人的莫过于看它们从游人手中精准地叼走面包屑,那翅膀带起的微风轻抚面颊,是寒冬里难得的温柔触感。

而第一次去昆明则是十多年前应朋友之约,在一个晴朗的冬日里,到达当日的傍晚十分。夕阳西下时的滇池别有一番韵味。落日熔金,暮云合璧,鸥鸟的羽翼染上霞光,宛如漫天飞舞的火星。它们成群结队地掠过水面,翅膀拍打声与浪涛声交织成韵。
此刻站在湖边海埂大堤上,看鸥鸟追着最后一缕阳光飞翔,所有人事物的纠结与尘世的烦忧似乎都随风消散了。
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不仅带来了生机,更教会我们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处。它们不惧人类,却又保持恰到好处的距离;它们接受馈赠,却从不贪得无厌。
在鸥鸟身上,我们看到了生命的韧性——无论迁徙路途多么遥远,它们总会如期归来;无论冬日多么寒凉冷清,它们总能找到温暖的栖息地。

每当望着鸥鸟在山水间自由翱翔的身影,都不禁想起我们每个人何尝不是生命的旅人。两次去滇池看海鸥,虽然相隔近十年之久,大概率看到的也不是同一群海鸥,但是都有相似的感受——或许我们都在寻找一片能够安心停驻的湖泊,一个能够温暖过冬的港湾。
而滇池的鸥鸟用它们的存在告诉我们:无论旅途多么漫长,总有一处风景值得驻足,总有一方天地能够安放漂泊的心灵。
暮色渐浓,鸥群渐渐栖止。湖面重归平静,只余一排排路灯光亮和远处高楼霓虹灯光影在闪烁不停,或许还有几缕晚霞在西天山峦下徘徊。
我知道,当明日晨光再起,这些白色的精灵又会欢快地在空中起舞,继续它们与滇池的冬日之约。
而我们,天南地北闻名而至的各色旅人,能在这样的相约中领悟生命的轻盈与坚韧,感悟人生的温暖和意义,未尝不是一种难得的福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