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教研组的组织下,我们一起听了多景茹老师的一节作文课,是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习作:我的植物朋友。
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接触作文一学期,仍有个别孩子对于作文格式不明确,不会表达,还没有走上写作的正确道路。这时候,老师的帮扶作用极其重要。所以,多老师的作文课,一开始就向孩子们明确了,作文由几部分组成:题目、开头、中间、结尾。这样,孩子们就对作文的格式和段落有了更加清晰和深刻的记忆。继而她引导孩子们回归到习作主题上,要写植物朋友可以写哪些内容,孩子们从课文中的学习中就能总结出:形状、外形、特点。这样的水到渠成的引导,让我由衷的佩服。
在引导学生习作时,她先拿出了自己准备的乒乓菊,让孩子们仔细观察,再说出自己的观察所得,由此引导孩子们明白:观察六觉法(眼看、鼻闻、手摸、耳听、口尝、心想),我们在观察时可以合理利用这六觉法,有顺序的进行观察,就能把植物朋友介绍的更详细。
有了方法,孩子们就有了方向,接下来的课堂也是热火朝天。可是在汇报过程中又出现了新问题,那就是语言表达跟不上。针对这个问题,多老师引导孩子们了解如何用具体准确的词语去形容花叶的形状;让孩子们从课文《荷花》入手,学习名篇的语言表达,先仿写再创新,这样的操作降低了习作难度,也让孩子们有话可说,有话可写,习作指导结束时,部分孩子已经完成的习作初稿。这种效果是平时课堂不常见的,也让我们叹为观止。
好作文是改出来的,今天多老师向我们三年级的老师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她让孩子们写完作文后,大声地朗读自己的习作,在朗读的过程中孩子们会及时发现不通顺的语句或者错别字,这样就能马上修改,完成第二稿。孩子们上交作文后,老师会逐字逐句修改,帮助孩子们完成第三稿,最后誊抄。这样细致的习作过程很难不能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这样的习作课让我们羡慕之余,也让我们陷入反思,我们平时的习作课就像快餐,急于求成,忽略了孩子们的接受程度,但也由于我们需要顾及的教学面广而杂,我们也很难静下心来研究习作,所谓术业有专攻,也就大抵如此吧。鱼与熊掌难以兼得,希望在今后的教研中,我们可以得到解决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