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步走向与病毒的共存--新冠肺炎疫情思考之六

      平息了一段时间的北京新冠疫情,自6月中旬又从新发地批发市场突袭扩散而来。由于批发市场货物来源分散、人群聚集性强,特别是人员的流动性极大、货物的去向深入街角社区,的确存在巨大的疫情传播暴发隐患,而且确实也引发了所谓的"北京二轮疫情"。但此次疫情的防控措施、人们的心理状态以及市民的行为方式,与春节后的首次防控相比,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变化、新现象。

      首先是,人们的心态发生了变化,不再像首次那样焦虑恐惧了。虽也注意提高警惕、加强防护,但已不再是谈"疫"色变、满目病毒、终日惶惶了。其次是,防控措施虽升级但已不再上升到封城封村、限人限车了。虽也划分出了高中低风险地区,出台相应对策措施,但不再是严格的物理隔离、居家清街了。再次是,媒体的宣传明显平缓温和了,不再像首次疫情那样铺天盖地,充满忧虑了。虽然各种舆论宣传也在报数字、说情况、谈防护,但不再是"疫情"信息霸屏,更多的是客观分析、理性引导。最后是,对市民的行为影响不大,不再像首次那样严重改变吃住行模式。虽也有检测体温要求、查验健康码规定,虽也有商场停业、餐馆关门,但人们已经习惯了坦然处之、适应了常态对待,日常工作生活变化细微。为什么会出现上述变化呢?可能有人会说,是因为二次疫情远没有首次那样来势凶猛、难以预料,防控对策也没有首次那样高级别、强措施。笔者认为,这是原因之一,但绝不是主要原因。倘使疫情形势严峻到首次那样,这些变化也是会出现的。核心原因在于,随着时间的推移、认识的提高和生存的需要,人类与病毒会逐步走向一个共存的状态。不管源头是否找到,疫苗是否发明,这种共存状态肯定会来到。那种严防死守、封闭隔离的模式是无法长期实行的。笔者试着从以下几方面简要阐述。

      一是生物的相融求存。无论什么物种来到这个世上,最基本也最重要的诉求就是"生存"和"繁衍"。人类和新冠肺炎病毒也不例外。我们会发现,而且我相信医学也会证明,随着自身的进化,这种病毒的致死率一定是越来越低的,即使有致死率,它的致死周期也是越来越长的。全球新冠肺炎的死亡率在持续下降即是一明证,此次北京二次疫情的死亡率为"0"也能从一定程度说明问题。因为病毒与宿主是共生共存关系,为了实现自身的生存繁衍,病毒并不希望宿主死亡,只有保证宿主的存活才能确保自己存活。所以,病毒的传染力会依然顽强,但致死率却在下降。另一方面,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也会运用自己特有的理性思考能力,在认识、控制和治疗病毒方面越来越进步提升,这当然也是死亡率下降的原因之一。目前,人类对其宿主源头和专门疫苗还在研究中,也掌握了病毒的许多特性和诊疗方法,但要彻底根除它也绝非易事。最大的可能就是人类与新冠病毒逐渐实现"和平共处",就像人体内的成千上万其他病毒细菌一样。

      二是民生的刚需逼迫。如果单纯从防疫的角度来说,人们居家隔离、不聚集、不交往⋯⋯自然可以有效切断传播途径,有效达成防控目的。但是,人类的生存不光是"不染毒"这么简单,还有生活条件的建设维护、生活物资的生产交换、生老病死的医疗处置⋯⋯说到底,经济必须要发展、民生必须要保障。对首次疫情的应对措施已经严重影响了社会的正常发展和经济的持续增长,多少公司已经倒闭、多少餐馆已经关门、多少商场已经歇业、多少人员已经失业。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都无法再继续按照这种模式进行,人们的工作生活、社交娱乐、教育医疗等等都无法再封闭停滞了。鉴于此,无论后续疫情形势如何变化,人类只能逐渐适应与病毒共存的现实,硬着头皮也好,怀着恐惧也罢,必须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发展,保证民生供给。此次北京二次疫情,政府的防控手段松缓,媒体宣传的力度和口气淡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上述民生现实的倒逼所致。经过了初次的无知无措、惊慌恐惧与民生现实,面对再起的疫情,人们只会逐渐在保全民生的基础上去适应疫情。

      三是思想的麻木适应。任何心理情绪、思想包袱以及对身边人、物和身处环境的不适应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云淡风轻、习以为常。再大的甜和苦、再强的爽和痛、再深的幸福和恐惧、再浓的快乐和焦虑,都会在时间这条长河中被荡涤得麻木无感、稀松平常。中五百万彩票的喜悦感持续不会超过六个月,身陷囹圄的悔恨沮丧有三个月足以稀释,丧失亲人的心理痛和丧失肢体的生理痛都会在时间面前淡化甚至消失,即使是刻骨铭心的爱和不共戴天的恨也会随时间慢慢泯灭⋯⋯这不是"忘本",这就是人性。说回新冠疫情,人们在初次面对时的恐慌、焦虑、无措乃至闻疫丧胆之态,确属正常反应,但不可能一直持续,不可能始终如惊弓之鸟、时时似丧家之犬。人要生存,人要生活,人不可能始终处在紧张焦虑中。人的心理和思想会慢慢适应当前状态并找到在身处环境中生存的方式。当所谓"二轮疫情"来袭时,人们的心态已经冷静坦然多了,恐惧和焦虑亦逐渐淡化。相信随着时间推移,这种变化会越来越明显。对病毒溯源研究和疫苗发明的成功与否,只会改变变化的速度,不会防碍变化的发生。

      四是行为的微调复常。当思想放松不再紧张,当情绪坦然不再焦虑,当心态适应不再无措,人的行为自然而然便会找回正常的工作生活状态。当然,这种状态可能是之前的节奏,可能是之前节奏的微调,也可能是较大调整变化以适应新环境的全新模式。具体会回到哪一种,因人而异,因事而异,更会因外部环境而异。针对新冠肺炎疫情来说,笔者观察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心态的适应,人们的行为在略有调整的情况下逐渐回归到之前正常的状态。人们已经走向熙来攘往的大街小巷,乘坐川流不息的公共交通,操起之前从事的各行各业⋯⋯社会已逐步恢复往日的繁华,只有人人脸上的口罩还在昭示着疫情尚在。人们又在红火的餐馆前排起了长队,又在商场超市开始了消遣购物,又在家门口的特色小店恢复了民生刚需(小吃、理发、修鞋、配钥匙⋯⋯),生活节奏基本上已如从前,只有无处不在的测体温、验健康码还在提醒病毒未消。与首次疫情封城封村时冷清的街道、寥落的人影相比,与疫情初来时近乎全民居家、民生几近暂停相较,人们的工作生活已适应疫情的存在,逐渐恢复到正常的模式。即使此次二轮疫情来袭也没有再次打断这一切。

      无论是从上述几个方面的分析来看,还是从人类适应环境、应对变化的历史规律来看,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会逐步接受并适应与新冠肺炎病毒(包括其变种)的共生共存状态,从而逐渐达成一种新的正常工作生活模式。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294评论 6 49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780评论 3 3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001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593评论 1 289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687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679评论 1 294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667评论 3 41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426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872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180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346评论 1 345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019评论 5 34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658评论 3 32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68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495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275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207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