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陈晓波 语文建设杂志 2023-06-29 15:40 发表于北京
(本文约4814字,阅读大约需要14分钟)
【摘 要】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背景下,探讨数字技术赋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路径与策略,始终要坚守以人为本的基本立场,秉持服务学生语文学习的原则。依托数字技术,构建跨时空的立体化智慧语文学习环境,激活课堂数据潜能,实现尊重差异的深度语文学习互动,运用数字技术,获得多样化语文学习情境中的真实体验等,都需要教师主动提升自身数字素养,更加主动、大胆地尝试,开发并积累实践案例。
【关键词】数字技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路径;策略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新兴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成为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作为教育领域实现可持续和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与必然选择[1],教育数字化转型亦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主题。然而,在基础教育领域,数字化转型是一项极其复杂的教育改革发展系统工程,课堂被认为是“基础教育阶段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2],课堂教学也必将面临数字时代全新发展逻辑的挑战与重塑[3]。在此背景下,探讨数字技术如何赋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并提出面向未来发展的可能路径与可行策略,是颇为重要且紧急的议题。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语境中,首先要澄清“数字技术”究竟指什么。长久以来,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理解的“数字技术”可能仅限于多媒体设备等。实际上,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信息技术推动下的教育环境的发展与变革,已经历了三个阶段:教育环境的数字化阶段、网络化阶段和智能化阶段。[4]以计算机、多媒体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应用仅仅是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教育环境数字化阶段的特征。21世纪前20年,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为主要代表的网络信息技术催生了在线教育平台、移动学习工具等。当前,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主要代表的新一代智能信息技术更是使教育整体迈向智慧教育的全新时期。毋庸置疑,信息技术尤其是智能技术对于教育教学的影响,已不再局限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功能应用的层次,而是会结合新一代智能技术的智能化特点,更加全面地融入和影响教育生态,使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共生,从而变革教育教学生态。[5]由此看来,今时今日“数字技术”的内涵相当丰富,这也就意味着思考与探索数字技术赋能课堂教学必须有大格局、大视野,利用数字技术赋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路径与策略也会更加灵活多样。
一、依托数字化技术,构建跨时空的立体化智慧语文学习环境
数字技术赋能教与学,首先要“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第一要务”[6],要服务于核心素养的落实。在当前小学语文日常教学中,依据学习任务群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是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后疫情时代,“双减”政策下的单元整体教学,聚焦某一素养型单元学习目标,不仅要考虑将一段时间内的若干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整体规划,还要将课堂教学、课后服务时段的语文辅导及学生居家学习等整合起来进行规划与设计,同时也要考虑线下课堂学习与线上学习的协调推进。这也就意味着,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将逐渐朝着跨时段、多空间的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的融合样态发展。这一融合样态的实现需要以数字化校园环境建设为基础,“通过数字融合服务,融通线上线下学习空间,打造智慧校园,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新型学习环境”[7]。
一方面,基于智能终端创设立体化智慧环境,教师可以更好地实现课前、课中及课后对学情的持续关注。课前,教师可以基于可视化学情报告掌握学情,精准设计教学;课中,教师可以灵活调用各类资源、创设适切的学习情境,开展多样化的课堂互动,伴随式采集学习数据,动态调整教学策略;课后,系统汇聚全场景动态数据,生成含作业时长、知识点掌握情况、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等多维度的学情报告,实现一生一作业,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8]
另一方面,依托智慧校园建设,以课堂学习为基点,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也将被更完整地记录下来,更好地实现课前预学、课上共学、课后延学的融通与整合。2019年1月,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加强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2年,面向各级各类教育、全体教师和适龄学生,全面普及绿色安全、可管可控、功能完备、特色鲜明的实名制空间。”[9]相比于中学语文教学,小学阶段利用网络空间辅助语文课堂教学的情况并不普遍。不过,随着教育数字化转型步伐的加速,在妥善解决视力保护、自控力等问题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工具,支持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10]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将大有可为。例如,在小学阶段,可构建现实课堂与虚拟教室相结合的“双课堂”教学模式[11],这种教学模式尤其适用于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实施。虚拟教室的设置,更易于保障学生整本书阅读过程的持续性,也利于阶段性阅读成果的收集与分享。数字技术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节省现实课堂时间,从虚拟层面有效地解决课堂阅读量、信息量不够的问题,更好地激发学生参与语文课堂学习的热情与探究语文的意识。[12]又如,配合现实课堂,依托实名制网络空间构建的虚拟教室中,每一位学生的朗读作品、口语交际作品等都能得到更充分的展示与反馈,非常有助于其核心素养的形成与提升。
立体化智慧语文学习环境的营造,能够更好地实现“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上海一学校教师在“自然现象的浪漫解释”阅读课[13]中,带领学生阅读了六个解释自然现象的神话故事。利用“摩天轮阅读”课程平台,让学生亲自拖动月亮与地球的位置,直观地感受月相变化背后的原理,引领学生漫游在太阳、月亮和星星的神话中,探索月相的变化,了解来自各国的相关传说。课堂上,教师还与天文馆的老师和儿童文学作家连线,从不同角度丰富学生的认识,助力学生创编故事。
二、激活课堂数据潜能,实现尊重差异的深度语文学习互动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不进入课堂主阵地发挥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的数字化转型是没有意义的。[14]实现课堂教学数字化的关键就是充分激活课堂数据潜能。借助信息化终端设备、网络和支撑平台,实时采集多场景、全流程的教与学数据,诸如师生交互数据、学生作答数据、同伴交流研讨数据等,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可视化呈现,精准把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并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动态的教学改进和优化,从而实现精准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推动语文课堂教学从“基于经验”转向“基于数据智能的‘人机共教’的教育新常态”。[15]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相关设备设施的配置将会逐步完善,其智能化升级也将会逐步实现,课堂数据的收集与基础分析也越来越便捷。因此,激活课堂数据潜能的关键在于语文教师的数字素养。依据教育部2022年11月颁布的《教师数字素养》教育行业标准,教师应用数字技术资源实施教学的能力包括利用数字技术资源支持教学活动组织与管理,优化教学流程,以及开展个别化指导。这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师亟须学习并提升的关键技能之一。只有看得懂数据、看得懂课堂数据智能分析报告,才能真正发挥数据的价值,切实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数字技术的加持能够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更加频繁、深入,更有利于实现“有差异的学生获得有差异的发展”,使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增值评价成为可能。
当前,随着学习任务群理念的传播与渗透,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设计学习任务的行为越来越普遍,可视化的任务成果展示也成为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然而,传统课堂往往无法迅速直观地展示学生的任务成果,教师只能随机点评个别小组或个别同学的成果,学生参与度低。而在移动智慧课堂上,这一问题就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每个学生的成果经过小组评议,通过拍照上传至照片墙,全体师生就可以即时欣赏、点评,教师还可以将小组点评传至学生的移动终端上,简单快捷、直观清晰。学生在互评中可以看到彼此的优缺点,互相提问、反馈,课堂生动活泼,学生探究意识强烈,研讨总是意犹未尽。回顾整个学习过程,学生带着个人学习成果进入小组研讨,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取长补短、修正完善;进而将小组评议的结果推送到班级研讨中,继续修正完善;最后在充分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之后,学生再将从小组合作、全班合作学习中汲取的智慧沉淀、补充到个人学习成果中,真正实现“看得见的成长”。当然,这种依托数字技术充分展开的课堂学习历程,必须有一个清晰明确的任务成果评价标准来引领。在研讨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内化评价标准、把握评价尺度,在评价中学会评价”[16]。
三、运用数字技术,获得多样化语文学习情境中的真实体验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17],因此,作为落实核心素养的主要路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要特别重视“情境”的创设。不同于传统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环节中的情境创设,当前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是立足于“单元整体”的,是学生综合运用单元所学的语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有效解决典型问题的“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这样的语文学习情境“源于生活中语言文字运用的真实需求,服务于解决现实生活的真实问题”[18]。
有鉴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在依托统编教材创设单元学习情境时,一方面,要适时关注互联网时代日常生活中语言文字运用的新现象和新特点,深刻认识数字技术对学生阅读和表达交流等带来的深刻影响,并将这些变化与影响直接转化为创设多样化语文学习情境的资源;另一方面,教师要积极主动地提升数字素养,娴熟地选择并运用互联网、大数据集成功能、微课、慕课及适切的教学软件等优化课堂学习情境,增强学生的真实体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借助数字技术优化课堂学习情境时,要善于将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尝试变革以教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19]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未来的教学模式会走向“人网融合”的新样态,这是一种人机融合的新型双师模式。[20]数字技术赋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始终要坚守以人为本的基本立场,坚守服务学生语文学习的责任担当。在这样的时代语境中,一线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数字素养,更加主动、大胆地尝试,开发并积累丰富的实践案例。
参考文献:
[1][8]周佳峰. 人工智能助推教育数字化转型路径与实践研究[J]. 中国教师,2023(3).
[2]刘清堂. 基础教育阶段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是课堂[J]. 上海教育,2022(36).
[3][6]范佳荣,钟绍春. 人工智能技术引领下课堂教学数字化转型的本质认识、实践困境与突破路径[J]. 教育科学研究,2023(4).
[4]余胜泉.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层次[J]. 中国电化教育,2023(2).
[5]薛二勇. 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的关键问题与政策路径[J]. 中国教育学刊,2020(12).
[7]许秋璇,吴永和.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驱动因素与逻辑框架——创新生态系统理论视角[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3(2).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关于加强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EB/O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901/t20190124_367996.html.
[10][16][17][1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46,48,4,45.
[11]李蕾,车京鸿,李卫东. “双课堂”虚实结合,直抵语文教学本质[J]. 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9(6).
[12]金星. 探寻阅读教学的“真味”——数字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案例[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8(Z1).
[13]潘晨聪. 数字技术赋能灵动课堂[J]. 上海教育,2023(1).
[14][19]余胜泉.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路径[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3(3).
[15]杨韵莹,罗泽兰,董艳. 未来教师的工作创新、跨界与重塑[J]. 开放教育研究,2022(1).
[20]余娟.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专家组成员钟绍春:教育数字化是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的根本保障[J]. 在线学习,2022(6).
(陈晓波:北京教育学院人文与外语教育学院)
[本文原载于《语文建设》2023年6月(下半月)]
(微信编辑:寇嘉;校对:时玲玲)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