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似乎开始变成一种社会上普遍存在的状态。焦虑会让人变得急躁不安,担心未来,但是却无法沉下心来做好当下的事情,感受眼前生活美好的一面。
最近我看了不少心理学方面的东西,其中有一个概念让我印象深刻 —— 「时间观」,说的就有关于焦虑这个现象。
时间观这个词初步看会理解成时间观念,但其实不是这样的,它是指人生活的时间维度。
美国心理学会前主席津巴多写过一本书叫《时间心理学》,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时间观」这个概念并根据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维度,将时间观分成六种,分别是过去积极时间观、过去消极时间观、现在享乐时间观、现在宿命时间观以及未来导向时间观和超越未来导向时间观。每个人都可以从这六种时间观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时间观跟每个人的行为,感受密切相关,并且时间观是可以慢慢改变的。
这里主要说一下未来导向时间观,因为焦虑的人正是持有这一时间观的人群。拥有这种时间观的人通常容易对还没有发生的事情产生消极想象以及因为对未来的失控感而感到不安。他们常常担心自己的能力和运气能不能把自己带到那个想要的未来,会评判自己是不是足够努力,然后动用意志力这个肌肉不断用“自控”来要求和鞭策自己。为此会尽量让自己延迟满足,以期能达到那个自己想要的未来。如果一直焦虑的生活着就像是在跑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你一直在努力往前跑却永远看不到终点,这样的生活方式太累了。
那么怎么才能改变自己的时间观,摆脱焦虑呢?这就需要对时间观做一些平衡了,比如让自己拥有多一点现在享乐时间观,也就是活在当下。心理学上有一个专业名词,叫「心流」,当你全身心投入一件事,就会极大的减少其他事情的干扰,从而产生心流。也就是说心流能帮助我们降低焦虑的产生。那我们每天可以抽出一些时间,做一些需要专注,并且能让自己愉悦的事情。有人会说,那我每天可以抽出时间打两把游戏,那我就可以高度集中注意力,避免焦虑了。但是其实打游戏虽然能让你注意力高度集中,可是打完游戏后你会发现自己更加焦虑了,还会让你产生负罪感。所以正确的做法是做一些能产生积极影响的事情并且能真正让你产生心流的事情,比如阅读,写作或者画画,摄影等都是可以极大产生心流又有意义的事情,顺便还能培养自己的兴趣,一举两得。
焦虑其实可以用一句话来总结:想的太多,做的太少。未来是需要期待,但是更应该关注当下,把手上的事情做好,从最小单元开始做,一切顺其自然,焦虑自然也就会减少。
愿我们都能不骄不躁,一步一个脚印,走向那个期许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