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笔记第192/365天
今日阅读《孩子的五顶学习帽》
——做顾问型家长 培养自主型孩子
作者:付立平
第5部分,黑色学习帽:学习抗逆力
第23章、抗虚拟感,丰富现实体验。
1.让孩子沉迷电子产品的四大原因。
1)趣味性。
所有游戏生产商都会不遗余力地在趣味性上下功夫,丰富的玩法设置、精美的画面情节、顺畅的游戏体验……这些让网络游戏比其他网上行为更能获得玩家的依赖和迷恋。
2)代入感。
代入感是指小说、影视作品或者游戏中,通过巧妙的情节设置让受众产生一种自己成了其中一个人物的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研究发现,亲子关系可以影响孩子在游戏中的代入感。当孩子能够在真实的家庭生活中获得充分的存在感(被关注)与价值感时(被欣赏、被认可),就不会过分迷恋从游戏中获得的虚拟体验。因此,改善和优化亲子关系是帮助孩子摆脱电子产品依赖的第一步。
3)成就感。
成就感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高成就感有助于激发个体的进取精神,保持和提升人们面对工作、生活时的内在动力。我们会发现作为成人,如果我们工作受阻,经常被领导批评,那么我们玩游戏或看剧的时间就会增加,这是一种逃避性或报复性举措。但如果这段时间受到了赏识,工作成就感满满,那么我们就会更愿意继续投身工作,对游戏的兴趣也会随之下降。真实交往中的社会成就感,能够很大程度上的抵消虚拟网络带来的虚拟成就感,所以帮助孩子充分体会现实成就感,是改变电子产孩子对电子产品依赖的重要一环。
4)社交性。
虚拟网络影响孩子的另一个因素,是他给孩子提供了独特的社交空间,借助社交网络,孩子更容易获得归属感,得到群体认可。然而网络之中鱼龙混杂,部分平台缺乏监管,不利于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家长应该提醒孩子警惕网络上的不良群体,引导孩子加强与同学老师亲友之间的联系,帮助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群体,这也是让孩子摆脱电子产品依赖的重要一步。
2.适度放手,合理使用电子产品。
现代人对电子产品的依赖超乎我们的想象,因此在面对孩子使用电子产品这件事上,家长们应该放平心态,不必一味的杜绝限制,将电子产品视作洪水猛兽,而是需要帮助孩子,学会合理的使用电子产品,同时构建实际生活中的代入感成就感,与趣味性,社交性,减轻他们对电子产品的依赖。要做到适度放手,可以运用以下三个方法:
1)直接求助法。
如何平衡现实与虚拟、游戏与学习,对于父母来讲始终是一个棘手问题,但现在我们可以把这个问题抛回给孩子,将决定的主动权交给孩子。比如,你可以试着告诉孩子自己的担忧,并且向孩子求助,向他询问解决问题的方法。
直接进行直接求助时,家长应注意两点:
第一,共情。家长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担忧,表明双方站在同一立场,而不是彼此敌对,不要对孩子的行为进行评价或批评,避免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第二,共同解决。家长带领孩子一起头脑风暴,思考解决方法,而不要自己预设解决方案。孩子更愿意遵守自己想出来的规则,而不是听从父母的安排。
2)优质筛选法。
为了让孩子更好的利用手机或电脑等电子产品和网络教育资源,家长可以采用优质筛选法。首先和孩子讨论他对哪些东西感兴趣,如:科普、娱乐、游戏等,以及哪些技能是他想要提升的,如英语口语,阅读,绘画,围棋等。接下来家长可以结合孩子的兴趣以及需要提升的技能,和孩子一起从中优选一些资源,并帮助孩子下载到电子产品上。这样就能使孩子在使用电子产品时,能够接触到一些有趣、有用、有益的内容,从而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
3)共同兴趣法。
家长保持开放的心态,愿意谈论和接纳孩子喜欢的电子产品和网络游戏,甚至与孩子一起玩电子产品和网络游戏,培养出共同的兴趣,家长与孩子分享自己的感受,不仅能够改善亲子关系,还能教会孩子正确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
3.有限的屏幕时间。
家长在帮助孩子建立正确使用电子产品的规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坚持原则。
·达成协议。
·公开区域。
·健康界限。
·替代方法。
·以身作则。
第24章、告别低效勤奋,掌握学习金字塔。
1.学习的金字塔理论。
金字塔理论,用数字形象地显示了不同的学习方式下,学习者在两周以后的学习内容平均留存率。从低往高依次为听讲、阅读、视听、演示、讨论、实践、教授给他人。根据学习效果的不同,可以将这些学习方式可分为两类,一类被动学习,其学习效果低于30%及以下的,另一种属于主动学习,学习效果从50%到90%。
如果把学习方式按照金字塔来分层的话,有三个层次。
第一层:输入。听讲、阅读和视听,这三个阶段的学习都属于第一层,也就是“输入”部分。在这一部分,孩子仅仅单纯的接受外界给予的知识,没有进行信息处理和转化,属于被动记忆,学习效果并不明显。
第二层 :消化或者叫知识加工处理。
演示和讨论都是实操方式,同处第二层,属于“消化”的部分。在这一部分,孩子的大脑会对接收到的知识进行加工处理,并对知识结构逻辑进行独立思考和辨析,最终在与他人的沟通交流中消化所学内容。
第3层:输出。
实践和教授他人属于输出的部分,如果你能够进行实践,就说明你对知识已经理解的非常透彻了。特别教给他人这种方式,如果孩子能够把所学的知识用自己的语言教授给别人,甚至加入自己的学习心得,有了更细致深入的理解,那么学习效果就接近100%的消化吸收了。
2.用金字塔里原理去学习。
以学习课文为例,运用用金字塔原理学习可以分成5步:
第1步,用思维导图梳理知识点的逻辑结构。
第2步,多讨论。
对于年纪小的孩子,父母可以采用启发式提问,询问孩子课文中的一些内容,让孩子通过回答问题,复习课文的内容;对于年龄大的一点的孩子,父母可以鼓励孩子主动地与同学讨论,并阐述各自的观点。
第3步,复习。
读完一篇文章后,要及时复习这篇文章的知识点。复习最好的方式就是写读后感。
第4步,知行合一。
将让孩子尝试进行实践,把课文的内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第5部,教学相长。
叫让孩子尝试把自己的收获教给别人,比如:教给爸爸妈妈或者其他同学。
家长让孩子按照金字塔原理学习,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25章、无条件接纳,给孩子安全基地。
1.请别无意识的否定孩子。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总是习惯以大人的身份自居,以成人的视角看问题,于是孩子的那些不满、抱怨、反抗,在我们俯视的眼目光中都变得渺小,我们就会理所当然的说出那些自以为正确的话。虽然很多时候家长的确是出于为孩子着想的心态,但我们也确实在无意间忽视和否定了孩子的想法。那么,如果父母一直用这样的方式跟孩子沟通,孩子会不再听我们的建议意见,切断与我们的联系,种下叛逆的种子,只待时机成熟,就会以伤害父母也伤害自己的方式爆发出来。
父母常常愿意在孩子的吃穿住行上花费精力,却极少把孩子当做一个平等的个体看待,并没有做到接纳孩子,理解并认同孩子,当我们不能真正的接纳孩子时,孩子的内心就会缺乏足够的安全感和自我价值感,亲子关系也会因此出现裂缝。
2.接纳孩子的两个重要维度。
1)接纳孩子的感受。
孩子的行为无论是可爱还是令人讨厌,他的本意都是寻求父母的关注,希望从父母的关注里收获价值感和归属感,有时孩子遇到问题向家长求助,他需要的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是希望父母能够接纳他此刻的感受,这时候只要父母可以做到接纳并认同他的想法和感受,问题就能够迎刃而解了。
在沟通中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的情绪,找到对话的突破口,并善于运用以下句式:“你看起来有点难过/生气/无助……愿意和我说说吗?”我相信,当孩子能够感受到他被父母重视并接纳时,他会愿意向你敞开心扉的。这样我们才能有机会,帮助孩子发现问题的本质,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同时,我们和孩子的相处也会变得更加融洽。
2)接纳孩子本来的样子。
孩子的内心往往是敏感而脆弱的他们,期待父母对自己全然呵护和接纳,哪怕他经常犯错,哪怕他平平无奇。父母只有无条件接纳,才能赢得孩子的信任,这是良好亲子关系的前提。我们需要让孩子明白:“无论你有什么样的行为表现,无论你的学业成绩如何,无论你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道路,父母都会始终如一的爱你。”
接纳孩子本来的样子需要注意以下2点:
首先,把期望简化。
我们常说,没有期望就没有失望。很多时候对孩子不接纳是由于我们将期待值设置的过高。那么,不妨在内心问一下自己,如果孩子考不上重点学校,你可以心平气和的跟他讨论,接下来该怎么办吗?如果孩子钢考级总是考不过,你可以接受孩子过往的付出没有成果吗?这些都是父母自己要先想清楚的。
其次,不要横向比较孩子。
绝大多数的痛苦,都源于那些本不必要的横向比较。我们希望孩子变得优秀,应该是指让孩子不断朝前迈进,而不是比别人高出一等。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最感恩父母的时刻,是父母接纳他们的脆弱和无助的时刻,是接纳他们不够优秀的时刻。一旦你能够接纳孩子的感受,接纳孩子本来的样子,你和孩子就真正建立了一种彼此信任、彼此支撑的亲密关系,只有跟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我们才能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他们有效指导。无条件地接纳孩子,是给孩子一个内心深处的“安全基地”,让孩子获得满满的安全感,这样孩子才能把全部精力投入自我成长和发展,从“被动学习者”成长为“自主学习者”并最终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