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认真阅读了《太傻天书》的第三章:行动与成为的对话中《太傻对话录3-1:选择的意义》。读完,在我的脑海中萦绕两个问题:第一、选择的意义是什么?第二、八个层级的世界模式,我处于什么层级?
“选择大于努力”是根深蒂固于大脑的思想,可见人类是多么看重“选择”。如今说放下选择,这无异于让我否定辛苦经营了这么多年的思想架构,所以读起来似懂非懂,有点眩晕的感觉。或许,这就是八层级世界模式的第三层的感受吧,自我意识刚刚崛起,灵性依然不足的状态。
第一个问题:选择的意义是什么?
选择的意义是什么?太傻回答: “选择”的问题,也是我们这次谈话的主题——你只有放下选择,无需选择的时候,你才是真正做出了选择——这也是太傻的选择。
我想到婴儿饿了要吃奶,渴了要喝水,随时随地尿尿拉㞎㞎,他们根本不用去选择,完全根据自己的需求去做。 我们用真实而美好来形容孩子们,“孩子般的笑容”成为成年人心目中最真诚、最纯粹和最美好的发自内心灿烂笑容。可见,无需选择就做他们自己的婴儿显然特别惹人喜爱。
再大一点,想吃什么东西或者要求大人为自己做什么的时候,大抵学会了察言观色,用大人说:“长心眼了,不傻了!”小孩子不可爱,大抵从三岁开始了。也就是孩子从无需选择向开始选择的转变时,大人眼中的孩子也变得叛逆和不那么可爱了。
小孩子为什么从三岁开始变化呢?他们变化的依据是什么?显然是对大人和周围一切事情的模仿习得的所谓“生存本领”。这些生存本领的习得,让他们适应了大人的喜好,同时也让孩子的思想中储存了越来越多的病毒,干扰着孩子的心智。让孩子无论做什么事情,再不似婴儿时跟着心就走的模式了,而是在病毒干扰下带病作业。
再比如,当我们陷入判断男朋友或者女朋友爱不爱自己的漩涡之中而痛苦不堪世,如何判断选择?之前听过一个专业人士分析,如果男女朋友交往中陷入这种纠结之中而久久不能自拔时,建议:分手。当时还不明白为什么这样建议。当我上一节学习了太傻对爱的定义后明白了,如果“爱”陷入分离状态之中,让自己感到焦虑不安,那么这种就不是爱。既然不是“爱”再纠结是“爱”与“不爱”就没有意义了,你只要放下选择,不要苛求结果,立马去做让你开心的事情就可以了。
当我们陷入焦虑、恐惧之中时,不要继续沉浸其中,快速转念到让自己安静之中,比如关注当下的呼吸,什么也不想,只关注自己的一呼一吸,吐故纳新。久而久之,我们会发现,我们整个人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还有一种无需选择,就是把大脑对外界的应答模式写入潜意识,潜意识自动做出与太傻一致的应答,这也不用选择了。所谓做人做出高境界,一切自然而然,不费吹灰之力。然而这背后需要很多很多练习才能达成改写潜意识应答模式。
第二、八个层级的世界模式,我处于什么层级?
太傻说:在这个规则宇宙中,“一”的回归的道路是清晰的,从时间和存在的开始,一直到与无限的“一”的融合,有八个层级的世界模式。意识在第一层世界出现,差别和结构在第二层世界开始,明确的自我意识和灵性从第三层世界开始,爱从第四层世界开始完全启动,真在第五层世界被充分掌握,爱与真在第六层世界平衡,个体在第七层世界合一。七层世界已经是在时间之外了,这个规则宇宙的实现合一的个体在第八层世界与无限的“一”融合。第八层世界末也是下一个再次体验的启程,下一个规则宇宙的第一层世界的开始。这两个规则宇宙之间是一个通向无限的“一”的黑洞。
看看自己处于什么层次?似乎是第三层,仰望第四层。
曾经以为,自己一直在努力学习,感悟人生,修炼很多年,原来还在很底的层次里。至少,连爱的本质都没有弄明白,更不用说去践行爱了。道理说得天花乱坠,不能落实到身体力行的实际,也都是虚的。
这里提到“回归”。过去,我一直认为做人要足够的理智,要多思考,甚至要努力克服自身的盲目感性。慢慢我才明白,人生更多的是感性主宰,偶尔才会去思考。而不是理智选择主宰,偶尔会感性。理性是为了更好地觉察和认识自我,明白感性背后的真相,而不是否定感性。世界需要理性,更需要多一些感性。世界所以合一,是感性和理性的和谐统一,万物归一的结果。
We are one!
人的修行是一个螺旋上升模式,或者八个层次存于一个人也像俄罗斯套娃,一圈一圈,一层一层,逐渐向外延伸,越来越广阔。
……
放下选择才是最好的选择,大概是修炼层级中释然,或者开悟的境界吧。看来还得继续觉察自己,学会区分真实与虚幻的,学会识别真假太傻等等……不去想了,跟着心走。一旦陷入困境,放下选择也就是立即转念,让自己安静下来,做更为平和的自己就是了。
本篇写了很久,写出来自己很不满意。太傻说,不以高低深浅论感悟好坏。且让我天马行空,胡言乱语一番,算是完成一个小小的“闻思修”过程吧。